很多来到加拿大的移民,安顿下来后,心里惦记的除了子女教育,就是仍在原居国的父母。无论是探亲还是移民,做儿女的总希望将老父母亲接到加拿大来,过一过国外的生活。移民局每一次政策调整,都牵动着无数移民的心。移民是一个重大的决定,每一户申请父母与祖父母团聚移民的家庭,都有着自己的曲折和故事。除了准备移民材料的繁琐过程,很多家庭还面对着是否要给父母办移民、是否应该再等几年、父母移民后能否适应加国生活等等心理和情感上的纠结、焦虑。
4 x$ R* J( F" M" z1 q6 K. ?8 x2 I
; L( v. O. U6 m1 \. N. p) Y! b) A1 f申请移民 了却父母心愿
% [9 P/ }$ T4 K3 L& e% S; Q+ R. W: ~. Y0 H
青年人在面对自己移民和父母团聚移民的问题时,与中年人的想法往往大相径庭。不少青年人认为自己的生活圈和事业圈都在中国,应该回国发展;也有不少青年人认为,父母在中国有退休金、朋友圈、医保,生活稳定,无需来加拿大坐“移民监”。《加西周末》记者采访了一位留学后移民的年轻人,听听他对于为自己父母办理移民的观点。
7 ~+ Z# g- p3 t$ Q& J5 U1 E1月2日,加拿大联邦移民部重新开放暂停了两年多的父母与祖父母团聚移民申请。2013年12月31日,移民部在网站上公布了新的申请表格,一时间,等待了两年多的移民们纷纷下载表格,加班加点、争分夺秒地填写表格。去年刚从阿尔伯塔省来到列治文的David Zhao,赶在1月2日申请重新开放当天,火速寄出了申请材料。在自己的朋友圈里,David已经成了一个签证移民达人,从留学期间的各种签证办理,到毕业后申请工签、更换工签、申请自己的移民、申请同居配偶团聚,又到现在申请父母团聚移民,几乎把加拿大的几大类移民签证都办理过了。David的朋友告诉《加西周末》记者,大家现在遇到签证和移民方面的问题,都会去请教他。
: {/ X* u3 O6 `- u* ]虽然经历过如此多的签证、移民经历,并成功在很短的时间内递交了父母团聚移民申请,但是David告诉《加西周末》记者,自己在留学毕业后,原本并不想移民,更质疑为父母办移民身份的必要。 8 [3 M6 T: N+ \! m7 t
( z# X) z1 b9 M# ]
2008年从阿尔伯塔的莱斯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ethbridge)毕业后,David在一个月后就找到了工作,办下了工作签证。一切看似十分顺利,但是和许多回流的留学生一样,当时的David并不想移民。“因为父母在国内,女友在国内,事业也在国内。”David说。但是父母希望他留在加拿大。父母的支持成为了他决定移民的原动力,考虑到父母的心情,他最终递交了自己的移民申请。当时在阿尔伯塔有不少移民中介,但是David觉得所有表格和信息都能从网上获得,没必要花千把块钱去请人办理。 , j4 I/ I! h$ R; x( y. Y0 i; X
2010年,移民局关闭了父母与祖父母团聚移民的递交,开始处理内部积压的申请。但这些并未对David造成影响,因为他一直对父母移民的必要性存有怀疑,并曾劝父母不要移民加拿大。“不是所有的父母都适合来加拿大生活。”David说,“我建议想要给父母办移民的朋友好好和父母商量一下。” 有些父母移民,是为了来照顾第三代孩子;有些父母移民,是打算彻底抛弃中国的生活,来加拿大养老。David觉得,自己没有子女需要父母帮助照看;父母的英文不好,年过五旬,不可能在加国展开事业的第二次起步;和国内亲友也有千丝万缕割舍不断的联系,就算移民,还是会成为“空中飞人”。他告诉《加西周末》记者,自己的父母之所以想要移民加拿大,在他看来主要是为了争一个面子,“这是许多中国父母的想法。”David的父母在中国,经常被周围的亲戚朋友问起儿子在哪里工作、结婚了没有等等家长里短的话题。父母眼看着周围朋友的孩子大多已经结婚,甚至有了孩子,而David作为家中的独子,远在异国他乡,单身未婚,没有自己的小家庭,令父母觉得孩子还在海外漂泊,没有安定下来,也在中国国内的亲友眼中留下“不幸福、不成功”的形象。 7 ?/ h6 N/ p5 q. T
$ m4 K1 y% B8 K2 m: ^- [5 X+ V
从希望儿子移民,到希望自己移民,对于父母的心情,David表示很能理解。但是从现实出发,他仍多次与父母商讨团聚移民的必要。在此之前,David已经为父母办理了需要半年出入境一次的超级签证,父母在十年之内进出加拿大都十分方便。他告诉记者,父母如果始终持超级签证,每天大约支付2加币的保险;如果办理了移民身份,在BC省居住,每人每月的医保费用大约为60加币。这样考虑,探亲和移民的医保费用其实差不多。但是,移民后要在6年内住满4年,更增添了报税等一系列额外的麻烦。这样考虑下来,David觉得自己实在看不到为父母办理移民的好处。 $ L4 b/ ^( O0 ^1 a( U G
. j5 U0 j1 q, q1 N- G* H
; Z7 X' \+ L$ d4 P4 D但最终,亲情还是占了上风。虽然未来可能存在一些麻烦,但是作为子女,满足父母的心愿更为重要。David告诉《加西周末》记者,面对父母表达出的移民希望,他内心反复做了思想斗争,最终决定为他们申请移民。 ) T, P% h: U4 u9 d/ n+ o/ G4 f3 Z
( v, c% o' R/ N3 C
# x6 d6 X$ C9 c* z ~! @ W3 Z, b# R. ~/ B- K& K0 y
& u) i( x. x2 e8 _
去年来到列治文之后,David听说了移民局即将重开团聚移民申请的新闻,开始着手准备为父母办理移民的资料。去年夏天,David的父母来加拿大探亲,带来了在国内做好的公证材料。David也从移民局的网站上下载了表格,开始填写。探亲结束,回中国之前,父母在表格上签了名,只待移民申请重开,就可以递交。
. D! {; ~& z( q) R偏偏在这时,节外生枝的事情发生了。去年12月,移民局正式宣布,将在12月31日推出父母及祖父母团聚移民的新表格,并在1月2日重开申请。听说消息后,David致电移民局,询问自己的旧表格是否可以照常递交,却得到了否定的回答。此时他才恍然大悟,这下子不仅自己填写的表格得不到认可,父母在回国前签署的全部签名也都作废了。. {! D, A, W1 m+ {! I. }: f
- y2 q; C7 D# Q9 o- D+ _
加国 无忧 51.CA 1 G8 E4 r1 J( e* E3 s9 d( J: V- y
这个消息对David和他的父母打击不小,但是移民申请显然已到了最关键的环节。在等待了两年之后,移民局面对全球开放的5000名额成了无数人翘首盼望的香饽饽,一旦申请开放,递交量恐怕将如潮水般汹涌。David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拼一下。“这就到了大家不睡觉的竞争时刻了。”David笑着说。他告诉记者,自己守着移民局的官方网站,新表格一公布,就立刻用电子邮件发给国内的父母。
- s" X3 Y9 Y1 C9 O$ u" c; T5 ^% E/ k父母在国内打印出需要签字的部分,再用加急快递,一天之后寄回温哥华。好在中国不少快递公司在元旦期间不放假,加上有时差,David的父母寄出的表格,刚好在1月2日抵达温哥华。而David则在微信上向朋友们宣布自己将闭门填表,谢绝了元旦期间的一切活动。好在新表格的变化不太大,David对照着自己曾经填写的表格,加班加点地填写完毕,收到父母的签名页之后,立刻马不停蹄地用快件寄往移民局,在一天之后送抵目的地。至此,申请移民的第一仗算是圆满收工。看到邮件抵达移民局,他心里也终于松了口气。 # b$ f5 N0 M1 z4 Q U
- n/ i: E+ ~8 N9 m* Y$ Q( w辛苦一辈子 接来加国尽孝道
, @% Z' v( V1 M* g# T
5 \) Q; V+ E9 J( r! _$ R% P, E家住UBC大学城的John,也赶在1月2日将父母的移民申请寄了出去。John的父母已经年过七旬,两年多以前办了探亲签证来到温哥华,一直以续签的方式,长期与John一起住在加拿大。对于团聚移民的重开,John已期盼了很久。与年轻人不同,像John这样年纪的华人,家中大多还有兄弟姐妹在中国。John告诉《加西周末》记者,自己在国内有个姐姐,理论上讲,可以照顾父母亲。但是作为儿子,他认为自己更应该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2 `: A4 a7 D- T* c
有位华人移民曾告诉《加西周末》记者,自己的父亲几年前来加拿大探亲居住,回国后患上了肾衰竭,每周要洗两次肾,以后再也没机会来加拿大,更不要说是移民。这位移民感叹,多亏自己曾带父亲在加拿大居住过,让他感受过儿子在这里的生活。7 N+ {% J7 h& _
同为中年人,John也有着类似的感慨。他对《加西周末》记者表示,自己年轻时也经历过不少坎坷,现在日子过宽裕了,喜欢到处旅游,享受生活。而自己的父母这辈人,从那个年代过来,没过上几天好日子。现在子女的经济和生活条件好了,父母却也老了。看着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亲,他更希望尽可能地珍惜时间,多孝顺父母,趁他们腿脚还灵便,经常带他们出去旅旅游,补偿父母曾经吃过的苦。“老人的事情,谁都说不定。”John说,“谁也不知道哪天会不会就走不动了。”
3 P$ [: w2 Z1 O% a5 @- y' l0 @移民局在2010年关闭新申请的受理程序后,John心里一直十分焦急。John的年薪优厚,担保父母双亲移民毫无经济问题,但是在等待的时间问题上,多耗一天,就多一分担忧。父母的年纪大了,医疗和健康是头等大事。现在父母以探亲的身份住在加拿大,没有医保,自己购买的保险只能赔付急救费用。John告诉《加西周末》记者,有一次,他带父母去看樱花,结果父亲的眼睛过敏,肿到几乎睁不开眼,只能立刻去医院挂急诊。由于不是本地居民,没有医保,仅挂号费就付了750加币,而医生开的处方则是几块钱的眼药水。好在这次看诊属于急诊,保险可以赔付。但是这次经历也令他们心有余悸。 6 _: K& ^+ m% V! U( P: B3 k
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做儿女的希望趁父母身体还算健康,尽快将他们接来加拿大享清福。家庭团聚移民的申请递交之后,等待时间一般会在3-5年,再加上先前申请受理的关闭,令John的心一直悬着。听说加拿大将重开家庭团聚移民后,John和父母早早做好了准备,将需要在国内公证的材料都收集齐全。12月31日,新表格一出炉,全家人就立刻开动,填表签字。1月2日早上,邮局刚刚开门,John的女儿就冲进邮局,寄出了邮件。 5 ~2 L" Q3 {2 {% ^
John告诉记者,目前申请材料已经确认寄到了移民局,接下来就是等待回执的漫长过程。但无论如何,这重要的第一步终于完成了。2 H \$ |& L4 f0 i
在谈到本地华人的家庭团聚移民时,John对《加西周末》记者感慨道,自己这辈人的父母已经年过七八十,他们对于陪伴、照顾父母,更有紧迫感。不过好在自己家中大多有兄弟姐妹,即使父母无法移民,在中国也还有亲人照顾,养老不会是很大的问题。然而据他观察,大多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尚无需赡养父母,因此并未把替父母办移民的事放在心上。但是John却担心,这批年轻华人大多是独生子女,未来必定要面临为父母养老的问题。是接父母来加国,还是自己回国或做空中飞人?未来家庭团聚移民的门槛会否越来越高?他预计,未来十几年内,华人家庭团聚移民还将有新的动态和趋势,年轻移民也必将很快面临比老移民更进退两难的家庭问题。
' e9 N3 y3 K1 x% n4 V
1 ~5 f, D$ [9 U$ n坚持打工 担保父母开销 9 Y4 r5 i s9 d5 b
等待父母移民申请审批的过程是漫长的,更容易因为人的急切心情而显得难熬。家住素里的Wendy已经盼到了父母团聚移民的最后一步。她告诉《加西周末》记者,幸运的是,自己在移民局叫停父母团聚移民之前就递交了申请,不用面对现在重开后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但等待的过程漫长而辛苦。而自己和丈夫都已过半百,为了保证家庭收入,还要全力打工赚钱。 2 a( k# x, M& V* I* k
Wendy今年50多岁,她的父母则已年过八旬。她告诉《加西周末》记者,自己曾在2009年,接父母来探亲居住,并计划让父母一边拿着探亲签证,一边在加国境内办移民。老人十分思念女儿,希望和女儿住在一起,但只住了两三个月,就感到十分不适应。例如,老人喜欢在清晨去集市买早点、习惯在农贸市场购买蔬菜和禽肉,来到温哥华之后,虽然喜欢这里的新鲜空气和安宁生活,但总觉得日子里少了些什么。再加上Wendy与丈夫工作忙碌,很难抽出时间在家陪老人,因此老人愈加想回国。
, a5 B2 J1 \' i+ i" I9 n
& P3 x( J6 x3 Y0 c4 C
( M7 `+ {& w" ]送父母回国之后,Wendy心里十分不甘。她告诉记者,自己移民之后的最大心愿,就是将父母接到身边来照顾。虽然还有哥哥一家人在国内照顾父母,但Wendy觉得,自己作为父母唯一的女儿,应该将父母带在身边,贴心照顾,否则总是不放心。更何况父母辛苦了一辈子,从来没出过国门,她希望让父母在加拿大好好享受干净的空气,安度晚年。
7 c9 b1 H7 Z; v: F1 ]6 ~7 G f3 H老人家回国之后,也有些后悔。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不断攀升的物价、年纪大了外出购物看病的不易,令他们最终向女儿表示,还是希望移民。听闻父母的心声,Wendy立刻开始准备申请材料。按照原先的家庭团聚移民条款,她和丈夫先以担保人的身份,递交了自己的担保材料。
: H( }) B9 g8 T2 H G
* H( @/ [% O1 X, T
0 P/ a1 |, m$ x8 m& B无忧 资讯 info.51.CA
4 R" T: y. m7 ^% R+ K+ u9 [2 AWendy告诉记者,自己的英文不是很好,丈夫更是不懂英文,但是她并未找移民中介。“我周围的印度同事给家人办移民,都是找中介,要收4000多块加币。”Wendy说,“太贵了,我觉得没必要花那个钱。”于是,她打电话到移民局,索要了申请表,按照随信附寄的填表指南,一项一项填写,遇到不认识的英文单词,就在电脑上查找。她告诉记者,担保人的表格不复杂,但是有些选项看起来模棱两可,她不确定该怎么填,又害怕填错,就找已经替父母办理了移民的朋友帮忙。“特意买了水果之类的,去别人家里求助。”Wendy说,“只是一两个小问题,但是不敢随便填,万一填错了,就耽误了申请的时间。” 5 O9 k0 z" f2 w
# E0 V# X( x# o" t i8 l
. P9 s4 Z: ?- c$ O/ A# K* d
2010年2月,Wendy寄出了家庭团聚移民担保人的材料。4月,她收到了回执。移民局在信中向她表示:“我们已经收到了你的材料,你将要开始等待审理过程。我们不得不告诉你,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今天,Wendy在回忆这句话的时候,眼里还忍不住闪出泪花。 ! Y; V: I: l4 M! v% g+ @
等待的时间之所以显得漫长,一方面是因为父母越来越期盼、心急,一方面也是因为Wendy和丈夫的年纪都不轻了,但为了保证担保人的家庭收入,还是需要坚持工作。Wendy告诉《加西周末》记者,将申请材料寄出后,父母每次与她在网上视频,都会急切地询问移民申请的进度。Wendy在收到移民局的回信之后,也经常上官网查看审批进度,关注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动向。
9 g h: l- ~2 _& N' X; O! _她告诉记者,从网上来看,移民局的审批进度十分缓慢,期间遇上了移民官罢工,进度几乎停了下来。她自己心里十分焦急,却仍然要做出充满信心和希望的样子来鼓励父母。为了保证在申请审批期间的家庭经济条件,Wendy和丈夫坚持一直做全职工作。她告诉记者,自己来到加拿大的时候已近50岁,不可能找到高薪的工作,现在在一家工厂打工,每天5点半出门,不分寒暑。“等到爸妈再来加拿大,我不能再像上次那样把他们撂在家里了,”Wendy说,“他们已经八十多岁了,不像六、七十岁的老人,还能出去旅游,所以我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在家里陪他们。”
d8 j: L- @; g% U9 `2 p' t1 z3 C2 b移民官罢工结束后,积压申请的审批进度加快。去年7月,Wendy终于收到了移民局的来信,要求她在90天内递交父母的资料。相比担保人的资料,父母要准备的资料更多、更繁琐。父母年事已高,不仅没有结婚证书,连出生证明也没有。结婚证书尚且好办,出生证明却要追溯到父母曾经工作过的其他城市和单位。在为了寻找能证明父母的双亲身份的材料,他们动员了在各地的亲戚朋友,最终在外省某个工厂找到了父母的家庭档案。除了寻找父母的资料档案,Wendy还要隔着电脑教老人如何签名。老人不熟悉表格,第一次寄回温哥华的文件签错了,不得不再寄一次。就这样折腾了近3个月,直到最后寄出材料,距离移民局的最后期限仅剩不到10天。; Y5 R7 v p' I; ~; n* E; l
去年年底,Wendy收到了移民局通知父母体检的邮件。她透露,现在父母已经完成了体检,就待移民局审核批准。如果移民获批,自然皆大欢喜;但如果体检不通过,Wendy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回中国照顾父母。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子女已经长大,不需要操心,现在父母反而成了自己的“孩子”,需要照顾和陪伴。
1 m B, o7 @, L5 x. e$ Q- Y; H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而在加拿大的华人移民身上,记者还看到了“可怜天下儿女心”,无论是移民,还是不移民,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是为了父亲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