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 积分
- 2338
- 获赠鲜花
- 31411 朵
- 个人财富
- 39184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10-11-2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加拿大卑诗省华人历史,相传很久以前,中国僧人法顕到过美洲,而最近北京史学家、考古家却认为,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三保太监已航海到北美洲来。 据历史记载,第一批中国人于1788年便在温哥华岛西海岸NOOTKA SOUND登陆。那时的华人,很多是木匠,熟练制作家具、建筑及航海,他们由中国南部来。当时,一位英国皮草贸易商人,船长JOHN MEARES自华南招募70名华人,到达北美洲西海岸,在该地协助他建筑堡垒要塞,并造成一艘40顿重的双桅帆船,帆船建完后称为“西北亚美利加号”,1788年9月20日正式行下水礼,这是温哥华岛的第一艘欧洲帆船。 4 p9 o$ x8 r2 B3 |" F' L
( ?' X$ A0 P: e. k
8 N* D9 J( u- M' X0 f5 D6 I& ~ 帆船“西北亚美利加号”及另一艘皮草贸易船“IPHIGENIA”号载着另一批华人到达夏威夷群岛,他们是第一批到达夏威夷的华人。翌年1789年NOOTKA SOUND堡却为西班牙人占领。由于英国人与西班牙人争霸地域主权,华人只好逃到墨西哥当矿工。) p$ [7 t/ W+ ^ n$ I
, v# A/ k8 X9 J3 [ 百加委路的淘金古镇
) @! h7 U: C; E: [. R5 J
) A1 r- P* B2 h' x. F& e9 Z! T }) K 1858年6月28日,约有300名华人抵达北美卑诗省,这批华人自美国旧金山乘搭蒸气船“加勒比号”抵达温哥华岛维多利亚堡。他们是于1848年在美国参予淘金热潮的华人,他们后来聚居于温哥华岛维多利亚堡,使该地成为成为加拿大最早的唐人埠。 , S( q: N8 x& q) O& `% R
1862年,有一名白人矿工名叫BILLY BARKER,在加拉補山区发现金沙,闻讯随后便有更多的华人抵达,有些自旧金山到该埠,也有很多华人从中国的华南尤其是珠江三角洲抵达该埠,因此百加委路古镇成了华人埠,淘金热潮的第一年,估计已有20万华人到达卑诗省。 4 \! ~# `& ]1 n/ Z6 Y7 `6 O6 I# ?* U
8 J* K# Z$ S ?$ ]! T# I: v# [6 C; a' y0 e
1863年,中国洪门人士、开平人黄梁贵,带领太平天国的逃亡将领及遗民在百加委路埠成立加拿大第一个华人社团,洪门致公堂的前身,洪顺堂,随后在卑诗省各城先后成立了洪门组织,他们成了淘金古镇保障华人权益的组织。 加拿大家园 010-81858788
2 g% h/ }& m- M1 Q 距离百加委路以南50公里的根尼路福埠,是另一个淘金矿,当年该地居住有3000名华人,其华人差不多是非华人人口的3倍。但20世纪初,根尼路福已成为鬼镇,一片荒芜。而百加委路埠直至1940年,仍居住有许多华人居民。 签证网
3 |2 a1 r h, e2 J/ e7 M visawang.com
% K- `7 z3 o$ E+ `' ]! G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
/ l! W9 l9 w& g9 |visawang.com
" v& H. V' n* Z% B: c 1871年,卑诗省正式加入加拿大联邦,其条件是必需兴建汎洲大陆的铁路,把铁路通到太平洋海岸。这样,于1881年至1885年间5年内,有15000名华工,由合约商ANDREW ONDERDONK组织来加,在卑诗省洛机山区艰险地带担任兴建铁路,华人铁路劳工在荒山野岭,要忍受原始的生活环境,且缺医少药的艰苦情况下修筑铁路。除铺路、铺铁轨外,最危险的工作由华工承担,如开山洞,他们要坐在竹篮里,从山腰吊下,凿出石洞,再以炸药开辟隧道,因为悬崖峭壁,很多时候走避不及,活活炸死。据估计,兴建这条铁路时有600多名华工死亡,当地华人说: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每一英里埋葬4名华工先民。 前证无忧签证网 1887年和1907年的排华暴动
2 b/ l& S T7 `& R( Q1 {
5 `! A: H* C, E( v" D. { 1886年,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终于到西部终点,劳工聚居地成为煤油镇,但不幸早期的小村镇遭大火灾焚毁,后来不断有人乘船及乘火车抵埠居住,才改称为温哥华市。
1 K4 B$ b" d( _7 K1 u, `% _, ]% t0 I
1887年,有一艘船自维多利亚载24名华人抵温哥华海港,却遭怨怒的市民抗议,驱逐这24名华人离境,这批华人原本是合约华工,来一个煤港清理海港土地。后经过3次尝试登陆,由警察陪同,才安全登岸。但不幸,在当晚,有300名暴徒到华工的棚帐,强行将华工拖走,焚毁他们的全部衣物。不少华工还被抛落煤港冰冻的海水中溺斃。
/ Z }5 |; N" ?' R: M
4 E8 n+ S% l- ?: E 那时,卑诗省省会维多利亚,为了避免以后再次发生排华暴行,省府派遣了40名特警到埠维持治安。
" h7 \; m0 |9 t6 R7 {
* A; {9 b. s% I6 R$ a 1907年,排华浪潮从美国西部延伸到加拿大。排华分子成立排华同盟会,抗议华工到埠,反对华人抢去白人的工作。排华分子在温哥华市大集会,有5000多名白人支持排华暴徒,游行到市政厅举行演说,呼喊要“白加拿大”,他们还游行到唐人埠,砸碎华人商店的玻璃门窗。
; J4 k% i7 \, w
) R+ G( Q& d M' v 华工人头税
u& c! h+ H1 s$ q: e6 z3 I2 W& t" k- a$ F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完成,汎洲大陆铁路竣工后,大多数华工转做其他工作。如矿工、农场、牧场或家仆,又有很多白人反对华工做廉价工作,影响他们的收入。1885年,加拿大为了阻止华人入境,加拿大联邦政府订定了华人人头税每人50元,1900年增加每人100元,但华人仍陆续来加,1903年,华人人头税增至每名500元。 * O4 t$ I6 d6 i4 f. i3 H' M
* W. k0 s& w; c b) e
19世纪华人抵加淘金及建筑铁路,他们仍可以享受有投票权,以“外国人”身份参加投票,并宣誓表示效忠加拿大。但后来卑诗省政府通过立法,禁止华人享受投票权和拥有土地权,亦不能担任一切公职。 ) n" d4 j& d$ u! p: S, H
# N% Z5 V0 J8 ^ 加拿大政府还于1923年通过移民法案,亦称为“排华法”,禁止华人入境,除一部份学生、外交官、牧师外,一律不准华人入境。这一项移民法案,对华人造成极大的伤害。 早期在卑诗大学毕业的第一位华人学生,曾服务于新民国报的报界前辈黄松茂发起华人一人一信抗议运动,向加总理提出抗议。1923年7月1日,本来是加拿大国庆日,但唐人埠订定该日是“侨耻日”,华埠所有商店停市,不悬挂加拿大国旗,不参加庆祝国庆大游行。
N, T: }0 ^& P# U% L* f' K; b j6 o; u3 q! s6 C8 w9 f3 l
& L- n% u2 J. _. D' [9 ^- K, c3 o
再没有华人新移民入境,华埠男性与居于中国的家人分离,妻儿不能团聚,随后碰上大灾荒,很多华人离加返回中国,但很多留下的华人因失业或无家可归,引至自杀。 copyright visawang.com
$ Z5 ~2 a. s7 i8 B* O3 J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华人 签证网 visawang.com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华人社区对于加拿大华人应否参军发生意见分歧,并进行大辩论,争执引至分为两派。有人认为华人被视为二等公民,为何要参军效忠加国。也有人认为参军,为加拿大而战争是争取世界和平,只有这样华人才得到政府重视,才会得到公民权。最后有的华人效忠中国政府,回国参加抗日军队,也有华人参加了加拿大军队,为加国效忠。 6 g ]4 V! S" R9 Y, y. F; T8 B c& b
7 A- X8 n* G* L/ D6 W2 i: q&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约600名华人男女青年,志愿从军征战于加拿大、欧亚各地战场。战后,退伍军人凯旋返国,大大提高了华人的声誉。1947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废除了排华的移民法案,而省政府亦准许华人享受投票公民权,华人也可以入大学就读,考取如律师、药剂师、会计师等职位,准许参加专门职业社团,享受公民权。 . F z5 d2 d2 ]4 @
/ H; e$ T/ `) N3 B2 f
1 F9 ]) s: ?0 c8 j! s. j2 _
1947年2月,温哥华大酒店舞厅有400人集会,参加公民入籍仪式。4名华人男子、3名华人女性,都是退伍军人,被批准入籍领取公民证,各人都得以自豪。但却有人称,我在加拿大生于斯长于斯,自问为什么偏要领取加拿大公民证,来证明公民身份呢?
" C/ R) J3 S$ b" Y+ ?
& S/ b& _, {2 E- F 加拿大华埠新社会 - A& C5 {) a5 j K$ [6 W1 M3 t
今日,在加拿大的华人担任公职者很多,前任加国总督林思齐博士(揭阳人),现任亚翁伯达省省督林佐民(台山人),当年被称为“中国拖船”的华商还担任过国会议员,还有华人担任省议员、市长、市议员、市教育委员等多个职务。
" b6 j0 R( A, U* k3 { i$ }; O* l# v+ r4 |# z8 G. c* q4 s; q
) ~5 Q* Z* @8 \4 r' T
1980年至今,在卑诗省的华人除来自珠江三角洲外,近年多来自香港、台湾、中国内地,及新加坡、南非、澳大利亚、英国及世界各地,说各种方言的华人都有,这些华人居住地成了华埠新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