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积分
- 123
- 获赠鲜花
- 1 朵
- 个人财富
- 615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11-10-22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有人以为登上了诺亚方舟,却发现其实身处泰坦尼克的三等舱;有人寻觅幸福,却迷失在歧视与冷漠中;为移民而投资,怀揣光荣与梦想,身披离散与煎熬。当然,也不乏跻身当地主流,实现移民梦的幸运儿们。6 \/ J8 C9 c1 U- Z. t8 \' b
, g- N& s- j1 C# g# Y) s' L ) S" n1 v( F3 }0 B" r3 s. ~# J& s
4 q/ N" _' h9 E# h+ s& k新移民潮来了,据说这算中国第六次大的移民现象。这轮移民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富商和权贵冲锋在前,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也加快了移民的步伐……由于数量井喷,已成裹挟之势, 所以有人形容为“恐慌性浪潮”。4 |" ~0 |4 n- E. `; l& Z
8 }) Q; R/ R" \+ u
反观移民生态,冷暖自知。有人以为登上了诺亚方舟,却发现其实身处泰坦尼克的三等舱;有人寻觅幸福,却迷失在歧视与冷漠中;为移民而投资,怀揣光荣与梦想,身披离散与煎熬。当然,也不乏跻身当地主流,实现移民梦的幸运儿们。
' X! P3 R! x) n" S$ k6 b* N% {
. _" k8 e8 V" C6 a+ b5 b, D& m7 _移,还是不移,这不只是一个人的决定,需要整个国家和民族认真思考的问题。
; z; B! x Q! N6 A3 q* L2 ]7 R4 s7 Z' D" T8 M+ c/ c1 m4 Q1 q( O
中国白领“集体出走”* C) ^- m/ a# r5 B' Z$ D$ q
' U7 X) p- E# b4 k, l7 k; z不仅是富人,高薪白领中的移民倾向也一直未曾冷却。某论坛曾有过“现在年薪十二万以上的人士几乎全都想移民”的帖子,虽然言过其实,但后出走时代正在悄悄来临。
6 J% U3 y" m4 C+ e) r
% I+ \$ a5 {8 l9 V# h3 F4月20日,招商银行与贝恩管理咨询公司联合发布《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中国有50万人投资资产超过千万。受访的亿万富翁中,约27%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周发表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千万富豪中有超过60%的人希望移民国外。不仅是富人,高薪白领中的移民倾向也一直未曾冷却。某论坛曾有过“现在年薪十二万以上的人士几乎全都想移民”的帖子,虽然言过其实,但后出走时代正在悄悄来临。3 h% B/ k! m0 ]2 B
2 d! \2 y, h: c+ N5 Y富人出走:给财产加份保险( W0 e5 g" B ~: B0 s. I b
) u8 B( t+ } U9 l0 g招商银行最近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称中国有50万人的资产超过千万元,其中广东的千万富翁最多,以7万人之数占全国千万富翁的15%。富翁们的投资移民意愿十分强烈,在千万富翁级别,将近60%受访者已经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在亿万富翁(可投资资产规模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级别,约27%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
) @2 J" i7 q1 O5 D: v! F% I* V0 j
1 w8 Y+ t' K Q4 [第二个孩子出生后,靳先生决定全家移民。2008年,在信息产业中挣到第三个亿的靳先生第一次萌生“出走”的念头,“一个朋友谈到一个合作项目,纯粹从商业投资角度出发,考虑是不是要出去试试看。”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靳先生对商业机会一直都保持敏锐嗅觉。6 L a+ Z' N; X& H
2 D7 D$ V5 @8 p9 h& m. ?这个念头很快就被打消,原因是靳先生察觉到那时候房地产“会再起来”。他果断地将资产投入高端豪宅市场,先后出手买进卖出几套公寓,随后又以5000万入手两套位于 上海 市中心黄金地段的江景公寓。. j2 b Y! S5 W& ~! g- u$ k# \/ Y
+ o* D; c- Z8 Q# R$ y$ x
靳先生的房产投资在2010年戛然而止。“已经到了高位,各种政策的倾向性也模糊不清。”他开始为自己的资产寻求新的投资方向。“赚钱快当然是在国内,但什么事情都是两面性的,风险当然也会高。”真正促使他下决心出走的,是长期合作的两位官员离职。“我们想让组建的公司在国外上市。”靳先生含糊其辞。
# j, I0 C" N: N* X6 V' h. v0 @% w! A( X
近年来,中国富豪移民海外成风,很多国家大幅提高移民门槛。2010年,各国移民政策发生巨大调整,加拿大投资移民五年返还本金的投资额从40万加币增加到80万加币,一次性投资无返还的投资额从12万加币增加到了22万加币。新加坡投资移民的投资额从150万新币增加到250万新币。这些国家投资额的增幅几乎都超过一倍。只有美国,由于现行移民法要到2012年9月30日结束,所以投资额暂时未上调,还保持原来的50万美金,受到了广大投资人的热捧。( ^4 q* Z1 b7 h0 m D5 V
6 s/ k! Q; W @( _* E但这样的严格调控也无法阻拦移民潮。即使加拿大政府将每年移民配额都给中国,仅北京香港两地的申请,也需要13年半才能“清空存货”。# D$ N) {$ ?3 J. k" j) O
* j' e$ {% i4 Z% ]6 ]+ T7 R
靳先生的第一站是香港。在九龙入手一套2千万宅邸后,他计划先让妻子和两个孩子定居香港,随后谋求移民美国或加拿大,最终全家移民定居。' R6 t' e1 [+ U) \0 Y% u
% ~. s- f0 C) Q
有数据表明,2009年千万富翁投资性房产配置的比重是17.6%,今年初降到13.7%,而投资移民的比重不断攀升,这个群体的投资热情逐渐转到移民领域。据了解,促使这一人群考虑移民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分别是:方便子女教育、保障财富安全、为未来养老做准备。
! |' c1 j2 \, S4 ?
8 o0 D; o' @0 T1 Z/ e! }生活环境:集体焦虑
7 _' M; T, W; ?4 ` r
- S' Q+ h& }5 o! u3 u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毒豆芽……食品安全事件接踵而至,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直言,“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3 D2 ]$ J" l) E8 w6 l0 ]0 b+ ]
1 v. R+ \0 ]) p" g& B100年前,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在小说《屠场》中描绘了食品加工工厂中令人作呕的场景,传说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边吃早餐边看这本小说,结果读到这一段顿时将口中的食物吐了出来,随后立刻责令美国农业部着手调查。同年6月,美国国会即通过了食品和药品法案以及肉类检查法案。% Y& C. ?/ y# O
! P6 R( ^8 b7 C
而现在,普通市民面对各类食品负面报道已经习以为常。当四周充满类似的问题,似乎除了出走别无他法。“再怎么有钱,就算吃的喝的全都买进口的,但总不能把每时每刻呼吸的空气全都换一遍吧?”有网友如是评论。1 v2 h! N( v( Y6 _/ j. ] o
. S& S' E+ [+ W无论是富人阶层、高薪白领、普通打工者、还是去海外寻求发展的留学生,对于“出走”和“留下”两者的生活环境比较几乎高度一致。
/ O; T5 u& s& d; N+ t0 f8 h! M' c( [! O5 c2 e2 Q8 m
网上曾有张对比图,美国华盛顿的天空碧蓝,但当地政府警告说今天的空气污染不适合大多人生活;另一张是北京雾蒙蒙的景色,图片说明则是“轻微污染”。位于北京的美国大使馆上有个空气质量监测器,每天报出的污染指数都高于当地预告,而北京的使馆区已经算是当地空气良好的区域了。
' A# m8 o% e# l. I% s- g6 H- y/ v0 i! F+ B
2010年,第一个孩子出生,忙于商务的靳先生开始将重心放在女儿身上,也是这时,他开始关注食品安全。“以前朋友聚会也会说到,但是那时候没什么感觉,就当新闻一样听听。”主动关注之后,靳先生不禁吓一跳,“有钱能改变很多东西,但是对于整个环境来说是无能为力的。”现在,靳先生的女儿一岁,儿子相继出生,“我小时候还没那么多这个毒那个毒,大家吃的东西虽然品种比较少,但至少是安全的。现在怎么办?难道我自己种菜给小孩吃啊?!”两个孩子让靳先生加快移民脚步,“今年年底应该就能办妥香港定居了。”他说。
6 R _( c$ n4 Z4 a& `9 S7 h
6 P$ k/ K3 ?% F% l) h高薪白领:后代、养老、安全感- d% Z' Z, ?7 R: X1 L% y; K" ~2 i( Q
; q! h- U& t3 k相对于靳先生这样的投资移民,陶念想走的则是技术移民这条路。出生于1980年的陶念结婚两年,小夫妻正在考虑要个宝宝。与此同时,移民的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我姐姐在加拿大,8年前移民的。”对于陶念而言,移民的优劣一目了然。“要看去的目的是什么,上一辈人移民都是去打工洗盘子,只要合法留在那里就可以。但是我们现在考虑的东西更多。”
- L1 @2 b& w" ?, N
& { m1 z: \6 ~; B上世纪70年代末及90年代初,中国先后出现过分别以底层劳工和海外华人亲属为主的“移民潮”,而这一拨,自新世纪元年始,移民主力转向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对应方式主要为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 k* V$ ]# k6 O p
" Q8 k* Y1 H( s$ b M/ g/ B
加拿大强烈吸引陶念的地方和其他人没有太大出入——环境良好、福利优厚、教育资源丰富。“我和太太都是独生子女,我们两个人要照顾四个老人,如果我们移民,间接来说他们的晚年也会比较有保障。”考虑完老人,自然还要考虑孩子,“如果准备好要宝宝,出生在那里很多事情都会比较方便。”
( b: a6 f% t6 Z F2 e! L, h2 a9 x# x9 i2 Q$ O) ^6 [
但移民并非 完美 无缺。“我们现在这个年龄过去,基本上可以看到以后几十年都是同样的生活。除非特别特别优秀,否则职业上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同时也不属于那里的主流人群。”陶念大学读的是建筑专业,目前从事的也是相关职业。通过和姐姐充分沟通,陶念清楚认识到移民后的负面效应。“换句话说,我们过去就是为了小孩为了老人,自己的发展机会就只能牺牲掉了。”陶念如是说。: h, ?, c- e0 T0 G# I
3 n+ X1 C/ ` Z: e5 n
澳大利亚移民部日前公布了技术移民打分系统的新政策,并于2011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据了解,最新的移民计分系统与现行政策最明显的区别,是那些拥有高等学历、语言能力优秀且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白领在移民方面更具优势。澳大利亚的国际教育业也因此正式揭开“白领移民时代”的序幕。(上海壹周)
/ t0 Q. m/ ~) V& M6 J' O/ f1 I7 Q8 F, W4 g z
朱大可:中国官商的泰坦尼克策略
4 V X r: J R3 z- n+ {* T4 g- o8 w, T9 A
所有这些移民的加速进程,都是泰坦尼克故事的中国式表达。以船长为代表的官员们审时度势,事先安排好家属的撤离,他们是弃船策略的源头;头等舱旅客,作为上层精英阶层的代表,最先得到警告,提前撤退,成为弃船策略的最大受益群;豪华大厅里纵情歌舞的大多数游客,对游轮的危机浑然不觉,他们醉生梦死,继续沉浸在狂欢之中。
) @ A$ W1 I- a/ x& ]3 @, Q
# u1 p0 ?" H* }& x, w这种逃迁策略不仅令官商更加不负责任和恣意妄为,还会将芸芸大众引向悲观主义的精神深渊$ `- P4 \' o2 G
7 a7 Z7 d! I9 l% j) h- U
朱大可
" @& u2 J% c7 Z: \3 S* S% X
0 d+ s8 h6 }- K中国当代移民史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从1986年到2011年,仅仅25年,它就经历了六种重要变化,成为中国时局的一种精密映射。! l \% q! y; n' j8 A7 _2 T- {
; Z3 t5 {9 @# k" ]- }1 @改革开放之初,也即1986年到1989年之间,大批中国青年试图到西方学习并体验生活,由此引发读书和打工浪潮。其中去美国以留学为主,去日本、澳洲和加拿大则更多是以留学为名打工赚钱。# `, |4 F- H# z; d. i4 k
' K- `4 k: [9 T$ Y8 y( f4 g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早期前往西方的青年一代,大多已获得绿卡并完成身份改变和资本积累,开始大规模办理亲属团聚手续,由此引发中老年的福利性移民浪潮。这个浪潮的内在目标,是享受移民国的社会福利待遇,而其背后,正是中国医疗与社保制度的严重残缺。
8 o: r& b0 | p
3 M6 g/ r2 q$ a; q' j21世纪初,中国官员、商人和中产阶级上层,热衷于将子女送往国外留学。但跟第一阶段相比,留学年龄普遍下降,多以中学生为主,欧洲街头甚至出现中国小学生的身影。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上世纪90年代末的高考扩招和应试教育体制的建立。中小学生出国留学,是为了躲避这种畸形制度带来的教育危机。此类留学浪潮,如今扩展到香港和新加坡,鉴于其华人文化背景和双语教育机制,更成为家长热切探求的对象。
+ w" I$ A4 T" W, [- s9 ^- ^& Q: |
21世纪的另一重要变化,是官员家属开始大量携带巨款,以商业投资移民为通道,移居美、澳、加等国,加拿大甚至出现所谓“大奶城”“二奶城”的传说,而这跟官员贪腐引发的职务危机密切相关。这是所谓“裸官策略”的某种体现,它制造了“一夫顶缸,全家外逃”的古怪局面。; {% z5 t" u+ d! e+ r% B" c8 U
4 {0 t8 t. A1 G* g* i' b以资本家黄光裕入狱为前兆,关于国进民退的“传言”,从2009年开始甚嚣尘上。这一“商业危机”促使一些亿万富豪谋求移民并试图向国外转移资产。另一方面,各国又因经济危机而降低商业移民门槛,吸引中国资金。如美国今年8月开始,把商业移民条件放低到50万美元,资金用于可选项目的借贷,尽管当局不提供任何担保,更需创造十个就业岗位,但还是吸引了大批中国商人。这场移民潮,令多年来的投资移民运动形成前所未有的高潮,由此引发澳、加房价飞涨和社会秩序混乱。加拿大政府最终不得不提出每年700人的名额限制,以阻遏中国移民的“大举入侵”。" x$ [" ]1 ]/ n: r/ e( l; E k c
: p1 x" O! `2 \6 K9 Y
最新的第六阶段从2010年起,鉴于国内政治生态改变,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也加快了移民步伐。知识分子群体中甚至出现了“倒计时心态”。这种心态感冒般在四处传播,加剧了寻求移民的恐慌性浪潮。9 [! T- P$ e3 n" I9 ?/ A
& U8 Q4 i" O) C7 m5 Z中国移民史的六种变化,情节错综,跌宕起伏,犹如一部精彩的电视剧,其间包含了五种引人注意的趋势:由求学和知识性为主题的移民,向经济和政治领域转变;由个人移民向家庭团体移民转变;由单纯的求学、求职的个人事业发展,向避害性逃迁转变;由美、澳、加、日等国,扩展到世界各地;由出国打工赚钱,向带钱出国消费享乐转变;由移民的单一理由(如教育),而向总体化(教育、经济、文化、政治)方向转变。/ w2 e/ H" @9 ~9 u, v6 a% ]1 `
- C4 q4 | |: ]! N6 ?( R/ D所有这些移民的加速进程,都是泰坦尼克故事的中国式表达。以船长为代表的官员们审时度势,事先安排好家属的撤离,他们是弃船策略的源头;头等舱旅客,作为上层精英阶层的代表,最先得到警告,提前撤退,成为弃船策略的最大受益群;豪华大厅里纵情歌舞的大多数游客,对游轮的危机浑然不觉,他们醉生梦死,继续沉浸在狂欢之中;危机发生之后,下等舱的旅客,作为中下阶层的隐喻,因逃生通道被上锁而无路可逃,只有少数人奋力抗争而逃出生天。- s7 L" w6 V1 E3 p
7 u" r0 f. q% C5 o% s
这一象征只能用以描述某些官商们的末世心态,而非关于中国未来的预言。向外移民本是一种值得赞美的开放性政策,有必要长期保持其连续性,以便提供生活的多样性选择,但中国官商们的“泰坦尼克策略”——一方面在政经前沿留守,继续牟取权力和暴利,一方面又事先安排撤退路线——却会深刻改变中国历史的运作方向。这种策略不仅令官商在本国事务中更加不负责任和恣意妄为,还会将芸芸大众引向悲观主义的精神深渊,进而动摇社会根基,最终演变为真正的民族国家悲剧。
+ p9 \+ P- \; a( n9 d
" ]) f# O, p- q作者为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9 [5 x# \* S! Z! u8 w6 T
' _2 g) `- ]2 t6 W/ M* M富豪移民:“太空人家庭”风险陡升
9 e' U5 a' t- n8 |, F% u! a9 U# v, J
' ~: [% G# @' Q2 I$ @; L在温哥华的高档住宅区,有这么一群人,她们随丈夫一同移民加拿大,但丈夫要留在国内继续掘金;,而她们继续留守温哥华,看管房产和儿女。她们没什么朋友,很少参加社会活动,甚至很少在社区内抛头露面。他们的家庭被称为太空人家庭;,因为丈夫总是两地奔波,在天上飞来飞去。
5 W3 W( A# p) K$ W! b& T0 n. f! ~" V/ a) n& M8 [
空巢主妇遍及整个温哥华/ u4 Q U8 r2 w; S
9 y# r S& g5 ~7 U: Z- t3 F加拿大这几年不断调整移民政策,导致技术移民的门槛越来越高,对投资移民则网开一面。这些投资移民家庭有一个共性:在中国有自己的企业,全家登陆加拿大后,先生很快就抽身回国,留下妻子和孩子在这里做“移民监”———5年内住满两年可以保住绿卡,4年内住满3年可以申请入籍。 I+ }9 q1 |$ l1 ^% s
3 \4 p( B. J: y
造成这些华人妻子在温哥华独守空房的原因还有,丈夫在温哥华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回流国内;当事人本身是官员,将妻子儿女先送出国。3 E+ q% ]! V- P$ H8 V
0 \6 j! Y. D+ a7 ?这些空巢主妇相对集中的地区是温哥华西区、列治文市、本拿比市、素里市和高贵林市。
6 ]7 [3 v6 i! X+ O
2 V! v- a* R1 H列治文是早年香港和台湾“太空人家庭”聚居的地方,由于该市华裔人口比例全加拿大最高,即使一句英文都不懂也可以生活得十分舒适。
: A3 O, s9 R. Z/ R1 ?" q' h" W V
4 a) j! P" |2 c, r" b1 c) M8 K0 ^3 Z素里是大温地区近几年发展得最快的市镇,房价相对比较便宜,而且有几家名校,近年它吸引了不少想少花钱住大屋的贵妇们移居。
/ |5 H2 l g: d- q, o+ K3 |# g
; A( O: t# u1 a9 ?1 w; H' w0 U; ~8 R既看孩子又看房子- U. H2 |) b* m+ Z8 S
: _1 g/ W! U3 I& S! k @+ I. [这些华人主妇的境况各不相同,但大部分都肩负着一个任务,就是带孩子。来自广州的杨女士3年前移民温哥华,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小孩的教育。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照顾和教育小孩是我在温哥华的第一要务。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女儿打点一切,包括接送上学、课后辅导、周末上钢琴课、出外郊游等等。”
: L& W7 E/ a1 v" H) d& h& o& I" u( h: @, [
除了要照顾9岁的女儿上学,来自南京的陈女士还有一个使命,就是为陈家添丁。“其实也不是为生儿子,我们都喜欢小孩,就想多要几个。”不过,由于丈夫长年不在温哥华,一个女人要带3个小孩确实不易,最后他们以旅游的名义申请双方父母轮流到温哥华照顾小孩。$ W0 a( d: G, k4 b
! }& }+ w0 ]8 e& b8 n, f在生活上,杨女士和陈女士都一样,至少每周去一趟当地华人超市连锁店“大统华”,在这里中国的食物基本上都可以买到。
' O0 Z2 q" `! Z. q1 J
0 U3 \ J% @$ @5 F! j0 n: ~不过,那些年轻时尚的妻子们并不甘心只带孩子或上语言课。来自北京的孔女士经常流连于温哥华市中心的名品店,还喜欢到酒吧一条街喝上几杯。“来到温哥华就要体味当地人的生活,”崇尚名牌的孔女士对当地出售的名牌产品如数家珍,“前不久的温哥华国际时装节我也去了,希望也能主流一把。”: I2 n0 P7 r3 r% T v1 u
# r8 U! ]9 c; v记者认识一位北京官员的妻子,她说,虽然自己完全是按照正常程序申请来加拿大,但由于丈夫工作的关系,不便暴露身份,“我们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以及影响先生的仕途,在这里我们基本上不与外界交往。”提起在这里的生活方式,这位官夫人有些无奈。
; D( x1 m7 O) |5 x( G# x4 V$ K& N4 `+ B6 E+ s. _
婚姻正面临困境
6 G& u% [# b1 d
% d* i6 w/ v' w# H, P虽然现在通讯发达,视频通话十分普及,但这无法弥补这些人心灵上的空虚和无奈。豪宅、名车以及富庶的生活,同样也不能使她们摆脱内心的困惑和不安。
\4 W$ I7 P: O# P. R/ M. Z# [% S- ?+ Y8 q0 \6 P
谈到与先生的关系,杨女士十分坦白地说,来到温哥华也只能听天由命了,“目前,小孩是维系我们家庭关系的唯一纽带”。虽然现在衣食无忧,但她怀疑丈夫只是看在小孩份上,才每月给她大笔家用。来自上海的黄女士说,丈夫由于枫叶卡失效,近年来都没有回温哥华。而且她与丈夫已有默契,“用时尚一些的话来说,是各自精彩。”
. ?6 u2 u9 z+ v* l7 ]$ J) O4 ]: x6 |8 k; P2 v% E& J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空巢主妇都无所事事,她们当中不少人也希望在温哥华有所作为,其中也有不少事业有成的“职业女性”。由于丈夫回国寻找自己的梦想,来自上海的李女士自己则在温哥华创业。她搞的职业培训学院十分成功,为众多大陆新移民成功找到第一份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培训。李女士还经常与同为“太空人”的姐妹交换心得,鼓励她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融入当地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