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 积分
- 4316
- 获赠鲜花
- 16374 朵
- 个人财富
- 21564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10-11-24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9 y" s% O5 }- L# O( J7 v h
有位新手妈妈很发愁,孩子4个月,老人来给她带娃,说这个年龄的孩子要多喂米粉了,应该把米粉当主食,只有这样养出来的孩子才能“白白胖胖”身体健康。她很半信半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我们来听听新浪母婴研究院金牌专家王玉玮怎么看这个问题!4 {+ m6 a! S0 ^
4-8个月的孩子仍应该以奶类为主食
: _* E3 \# s: k 长期用米粉喂养的婴儿,身体增长缓慢,摄入过多的糖可在婴儿体内贮存下来,并转化为脂肪,使婴儿看起来“白白胖胖”,但实际上营养不足,常常伴有贫血和佝偻病,而且由于抵抗力不强而经常患病。所以,4~8个月的宝宝仍应该以奶类为主食,每天的奶量不少于600~800毫升。在此基础上适当添加辅食。) Z+ Y8 I3 `/ c `. g2 }
米粉以大米为主要原料制成,其中含有79%的碳水化合物,5.6%的蛋白质,5.1%的脂肪及B族维生素等,这些远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如果只用米粉类食物代乳喂养,由于蛋白质缺乏,不仅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婴儿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肌肉的增长,而且抵抗力低下。1 z, M. p4 C+ [2 d
4个月以下的宝宝不主张喂米粉
. _1 C5 V% Y$ e$ e9 ^ 米粉是婴儿辅食添加的第一种的食品,是由泥糊状食物到固体食物的过度食品。米粉容易消化吸收,没有致敏性,对胰淀粉酶的分泌有促进作用,也便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得到利用,产生的热量可节约蛋白质与脂肪的消耗。但4个月以下的宝宝,因为唾液分泌少,其中的淀粉酶尚未发育,故不主张喂米粉。
/ Q; l) |$ H4 a( `4 x1 f5 i" q" ] 孩子从吃流食到普通固体食物过渡的过程是很短暂的,从泥状食品,到颗粒状食物,到偏软的基本成人化食品,大约就是半年左右,这就是宝宝的喂养敏感期。 在尝试给孩子吃新的食物时,不要过于保守,首先承认孩子的能力,然后要科学地、有步骤地添加。即使有一段时间不吃,过段时间孩子大多能顺利接受。
5 O) m* G1 k- i* k; J+ r5 o9 O 宝宝辅食添加的学问
$ Q) ]! |* M' g; k2 R# O% t4 c2 Z6 l* b
4个月前:基本为纯母乳喂养或奶粉或混合喂养;4-6个月开始:可以循序渐进,尝试各类泥糊状辅食,让孩子品尝多种味道,当然有过敏体质的宝宝可以推迟辅食添加时间;6个月开始:可增加一些颗粒状的食品,硬度应该是看起来是成形的颗粒状或小块状;8~10个月尝试半固体食物;10个月后可吃固体食物。
5 W$ M% T1 C0 p/ F 宝宝在转换固体食物时有时会出现呛咳,妈妈不必太紧张,甚至放弃这种尝试。要多给宝宝示范,教宝宝慢慢吃,多咀嚼一下,将食物做的颗粒小一些,煮的稍软一些即可。流质--半流质--泥糊状--固体食物,这是宝宝必经的进食训练过程,有时间敏感期,过了相对应的敏感时期,会造成宝宝喂养困难,营养不良。
1 M% y# @4 ?6 I5 O 宝宝的辅食不要都做成糊状,这样会流失不少的营养成分,且不利于宝宝咀嚼功能的训练。随月龄增加,食物的营养密度及广度(也就是食物的品种及硬度)都要随之变化和增加。特别是不要将辅食装到奶瓶中给宝宝吃,一方面宝宝吃得费力,且易造成稍大后咀嚼能力落后,甚至吞咽困难。
; P1 X9 j' U" B' h
: d# l3 V% T. G% c) [, u0 O ], S. ~+ U
3 C% J* R/ T) G5 E8 t/ B0 A&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