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花”应为“莲花”?“症”应为“证”?对此,业内权威人士进行了详细解惑,而这些解释背后其实也体现了连花清瘟的竞争优势。
近日随着优化疫情防控20条的出台和冬季流感、感冒等疾病的流行,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胶囊和颗粒均销售紧俏,“万众瞩目”下民众也对连花清瘟品牌及说明书里的“错别字”特别关注,“连花”应为“莲花”?“症”应为“证”?
对此,业内权威人士进行了详细解惑,而这些解释背后其实也体现了连花清瘟的竞争优势。
“连”和“证”背后的玄机
首先是关于连花清瘟品名的争议,是否应为“莲花”清瘟?因为在民众观念中,“莲花”为常用词,而“连花”则组词较为“怪异”。
难道是有错别字?非也。要了解其中“玄机”,还得从连花清瘟所从属的药品类别——中成药的常用命名方法说起。
据悉,连花清瘟是在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麻杏石甘汤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银翘散的基础上,汲取明代吴又可治疫病用大黄经验,同时配伍藿香芳香化湿护脾胃,调节免疫固正气的红景天而成。具体由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薄荷脑、广藿香、大黄、红景天、甘草十三味中药组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崔红生介绍,连花清瘟的命名是根据中成药命名规则,即“两个主药的简称+功能+剂型”而来。其中,“连”指连翘,“花”指金银花,这是该药组方中的两个主要成分。该药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主要剂型为胶囊和颗粒。,因此得名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另一个质疑出现在适应证介绍上,连花清瘟包装盒和说明书显示,“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有人质疑此处“证”是否应为“症”?
对此,崔红生主任解释,中医学里面的“证”和“症”有着不同的内涵。症即症状,是人体对疾病反应的外在表现,也是对身体不适的主观感受,如发热,头疼,咳嗽,乏力等。证即是指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通过望、闻、问、切对疾病某一阶段病因病机的一种概括描述,如脾胃虚弱证、气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等。
“每一个证候里面都会包括很多个症状,证候比症状更能反映疾病的本质,中医在辨治过程中在判断出了疾病的证候特点之后,才能做出精准的治疗,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崔红生说,“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只有了解它,才能领会它的智慧,从这一点上来讲,中医药文化传播势在必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对“证”“症”有一节作了专门介绍。该书作者认为:“症”是指症状,只作为疾病的临床表现来解释;“证”是指证候,是从若干复杂症状(包括脉象、舌象等)中,经过分析、综合、归纳而得出的证据。
大家可以看到连花清瘟功能主治介绍一栏,紧随“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后的是“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
连花清瘟在包装盒和说明书中“证”和“症”紧紧相随,对两字的区分有着严格认知。
连花清瘟被“纠错”背后的实力
全民为连花清瘟“纠错”发酵后,权威人士的答疑,也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药的普及贡献了一份力量。而全民“纠错”背后其实折射出连花清瘟知名度的大幅提升,该产品已经“家喻户晓”,也因此会被置于“放大镜”下讨论。
资料显示,连花清瘟胶囊从2003年进入市场至今,已经获得国家层面30余次方案推荐,2020年4月1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在原批准适应证的基础上,增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的新适应症。
2022年3月15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的通知》,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被推荐可用于医学观察期人群、临床治疗期轻型及普通型的防治。
11 月 5 日,国家卫健委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新冠目前也有抗病毒药,所以对新冠治疗更要积极,尤其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更要早期进行干预避免病情恶化,包括抗病毒治疗、氧疗、中药等综合治疗。”
$ Y! T- q3 V1 _% ^+ X9 L- }$ @
" N t. o! T# z" M9 g0 Y/ Q' U1 I# d) P' i7 \
! H0 `% {) L9 S3 g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该通知“第十三条措施”中明确指出:“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
在新冠多地散点爆发的同时,冬季的到来,也让感冒和流感风险大大增加。
而连花清瘟能够异病同治,其先后被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至第九版)推荐,且在疫情之前就已广泛用于感冒、流感等外感疾病的治疗,作用机理在于针对发热、咳嗽、痰黏不能咳出、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这样一个外感热病的症候群,可整体调节,多个靶点协同发挥抗炎、抗病毒、止咳平喘、增强机体免疫作用。因此只要症候群相同,不论是新冠肺炎,还是感冒、流感,都可以使用连花清瘟进行治疗。需要提醒的是,当出现症状不缓解或其他不适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 o4 k- F5 G s" D0 C"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