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华每周特价 信达超市每周特价 龙翔、龙胜超市(Oceans)每周特价 佳乐超市每周特价

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36|回复: 0

京沪高铁投入运营:美国人这次吃醋了

[复制链接]

217

主题

256

帖子

0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74
获赠鲜花
33 朵
个人财富
2300 金币
注册时间
2011-2-7
发表于 2011-7-4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保帮家电维修李师傅



心理热线



新客户展示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有您的支持
我们会做得更好
被比作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京沪高铁昨天下午发出首趟运营列车。登上列车体验的记者们纷纷在300公里时速的显示屏前竖起大拇指拍照留念。两周前,他们还在新闻发布会上抛出令铁道部官员难以招架的质疑。正如“美国之音”记者所说,当你坐上这趟“面向未来”的高铁列车,就感觉到中国完全有理由为它骄傲。当然,高铁不可能指望用一趟列车就扫清所有的质疑,尤其是高运营成本、施工质量等问题的确需要更长时间做答。但英国《每日电讯报》称,在中国,支持高铁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对国家未来会更美好深信不疑,是因为他们每天都在目睹奇迹发生。相比于中国国内舆论的褒贬不一,外媒的评价反而更高些。也许,那些曾得益于大规模修建铁路和公路而领先世界的西方国家,算的更多的是一本历史的大账。
  Y. s8 ^8 Z6 y/ E1 M! E& F/ U# @/ ^: {& P1 `5 }
  “中国有理由为高铁骄傲”% k% E7 i' P- o! D! x2 m& z* C- ~5 @

' f4 w7 a$ S) i$ \; ?  6月30日15时,京沪高铁分别从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对发出首趟列车。在北京出生的瑞士人冯琰成为第一个购买上海到北京高铁车票的“老外”。报道这一消息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当天说,京沪高铁跨越中国东部7个省市,这里有中国1/4人口和占全国GDP40%的经济总量。一路上,冯琰通过微博、“脸谱”和“推特”全程直播了自己的旅行。2 v0 M+ A6 }9 L4 ]0 j' z9 m' L# j
* `* @' u  p" i. q1 S
  同样感受了高铁的《爱尔兰时报》记者描述道,时尚美观的白色高速列车从北京开往上海,以300公里的时速穿越山峦和稻田,沿途既有蓝色屋顶的新式厂房,又有明朝以来的古老村庄。100年前,从北京去上海要花3个星期,还不要说沿途的艰辛与危险。现在的子弹头列车穿越华东秀丽山川只需4小时48 分,想想这是什么劲头。该报评论说,中国不甘心仅作低成本制造国,在奥运会展现了民族骄傲之后,高铁成为中国发展的又一个缩影。5 P7 ~& C2 m  v  |, j0 H) W
1 O( j2 [( _& q: p! K4 o  H/ V
  德国《柏林晨报》6月30日报道说,当记者乘坐京沪高铁时,餐车中正播放着影星成龙最新的功夫片。事实上,中国高铁本身也是一部功夫片,让西方看得目不暇接。这是中国“红色铁路战略”的成功起点。就像中国的高速经济一样,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带入高铁时代。英国《每日电讯报》评论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日子里,京沪高铁的开通无疑具有划时代意义。2 Y6 h! B6 I7 @" ?: @& K- N3 `

) f. U, g1 z5 h- F5 f" g  法新社6月30日称,高铁被视为减轻中国交通系统过大压力的重要一步。京沪高铁可能对塑造未来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大转型意义,沿线所有城市也都将受益于此。京沪航空运输线可能遭遇“毁灭性”打击,但同时带来积极影响———促进航班的正点率。2 v( p* C" p7 W5 N) h. d$ p! [( G' E
8 X  z8 C& o( z2 Z
  然而,《纽约时报》关注中国国内对高铁质疑的声音,其题为“高铁正在改变中国”的文章说,稳步扩大的高铁网络正在遭遇中国公民和新闻媒体前所未有的质疑和嘲弄。其中,质疑声包括高成本运营、昂贵的票价、施工质量、工程中的腐败问题等。文章说,“高铁在中国并没有得到普遍好评”,对于普通市民而言,高铁昂贵的票价已经触及中国日益拉大的收入不均这个痛处。" }6 h- m- Z6 {. i4 z, p
4 O7 v& J9 p. a/ ]+ b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京沪高铁常被比作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但在两周前长达两个小时的记者会上,有关安全和债务的连珠炮式的提问,令官员们难以招架。不过,当周一记者们踏上高铁体验之行的时候,他们只是在列车数字速度显示屏前竖起大拇指拍照,就连理应习以为常的外国记者都大为惊讶。 CNN记者称,考虑到高铁时速达300公里,是美国最快列车时速的两倍多,在车上感觉真是平稳异常。身旁的中国朋友更是骄傲地指着桌上的咖啡杯说:“看,一动都不动,厉害吧?”* ]4 R  X- @! z  Z/ _" T
! S0 J$ h' v- [) b3 j3 g
  “美国之音”记者说,当你坐上这趟“面向未来”的高铁,就感觉到中国完全有理由为它而骄傲。韩联社评论称,京沪高铁将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巨变,高速的人力和物资流通相当于中国经济的大动脉串成了一条龙,“这一天,真切地感受到可与美国发展速度媲美的‘中国速度’”。印度拉迪夫网站报道说,以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北京努力实现了拥有一个现代、速度超快、贯穿整个国家的高铁网络。中国的高铁工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交通基本设施计划,将改变中国版图。0 ?7 j9 w  m( P9 X; B
* {9 O, h: V8 m. B( c! U6 B
  “中国做到了,为什么我们没做到?”
& J' N4 Y( Z; h! L- P* L3 g
# l  ?! y' J1 A1 I  “坐在商务车厢舒适的座椅上,很难不回想起中国不久以前的样子”。英国《独立报》记者28日回忆说,1992年的一个夜晚,一名老妇登上列车,钻进座位底下死活不肯出来。然而巨变如梦如幻,在中国经常这样。该报道称,京沪高铁成为中国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最新象征。到2013年,中国将拥有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和800辆子弹头列车。这一工程还将扩大为一条“钢铁丝绸之路”。如果一切顺利,2025年你就可以从哈尔滨登上列车,开始史诗般的旅程,经俄罗斯进入东欧和南欧,最终抵达伦敦。9 x# p# j5 n# W. s1 k% I1 L: Y6 E

9 k" p  Q; [0 h5 P0 M  I% h  据美国《外交家》网站29日报道,英国日前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问题很简单:政府是否应该批准530亿美元的工程,修建连接伦敦到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的高速铁路。该报道称,此时,翻开报纸的英国人大概会对京沪高铁的消息感兴趣吧。中英在这一项目以及基础设施工程上的态度对比如此鲜明。) F( c: D2 ]7 U& t8 x

2 d6 Z- M2 Z3 q5 {/ x; i! Z& K7 I1 i  “中国做到了,为什么我们没做到?”同样的质疑也出现在美国《主考者》网站上。上海中欧国际商学院的交通学教授汤姆•卡拉曼认为,中美两国对发展高铁的投入有着“天壤之别”———白宫2012财年计划对高铁项目投入80亿美元,而中国今后5年则将为高铁投入4000亿美元。
8 p" S: B  Q& w8 V) y* U& n. f: t7 D0 [+ ?
  美国《邮政公报》有些唏嘘地问道:还记得19世纪美国修建洲际铁路的好时候吗?我们甚至使用了廉价的中国劳工来完成该项工程,现在中国是否需要美国1400万失业者去帮助它建设高铁?CNN的文章调侃称,在发展快速列车方面,美国已经完全无法和中国相提并论。不过幸好美国在另一个带“快”字的东西上略胜一筹:快餐。因为目前京沪高铁上提供的早餐,是肯德基的鸡肉汉堡。  c3 E  G4 l1 }0 I

1 b6 ~- ~, x- O6 i5 W9 N8 T  瑞士日内瓦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维为6月3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速度无疑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历史书上将1848年至1875年这段速度大提高的时期称为西方的“经济革命”时期:钢铁产量剧增,铁路横跨欧洲、北美,苏伊士运河开凿,新兴大都市不断涌现。西方由此确立了领先世界的地位。
$ U$ R0 G* U' C2 k  S# M4 X$ I5 _# l7 S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对于一个二三十年前仍用蒸汽机车输送人员的国家来说,高铁值得骄傲。这种骄傲不经意地表现在列车员身上。当列车抵近上海时,一名实习列车员问一名美国记者:“美国有高铁了吗?”这名记者回答说,基本没有。列车员沉默了一会说,“哦,真的吗?”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笑容。- q4 W# }2 T  A9 D" `7 h
7 Y/ i9 U7 R' m1 Z9 G; ?, }, }% v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不管代价多大,中国领导人推进高铁的信心不会动摇。“现在就干、快点干”是政府的理念,要赶在土地更贵、拆迁更困难之前就干好。打造全新世界级中国的冲刺已经开始。8 O: X. C: t2 S

! J5 f# U4 B( U% f( m. ^1 F+ b( @) I  《纽约时报》提醒说,在所有争议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个世界最先进的高铁系统对美欧构成的竞争考验。就像50多年前,美国修建州际公路系统使现代商业在全国范围内变得更加可行一样,中国雄心勃勃的高铁发展计划有助于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较之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所设想的,中国高铁建设的时间表要快得多,高铁时速也明显更快。对美欧来说,此事的含意不仅在于对共产党式的建设速度感到惊讶。
, O1 @9 z, X! h. T7 v9 ^# p; Q" U* d4 Y1 r! P
  中国:自信还是质疑?
; _1 \4 K* M9 G% {* ~+ p( k( C6 U- d2 T
  中国能否为英国修建从伦敦到利兹、曼彻斯特乃至更远城市的高铁呢?长期从事铁路工作的中方专家许毅发(音)对英国《每日电讯报》说,“绝对没问题,中国对掌握高铁技术的所有国家都进行了研究,吸收了各国的长处,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铁技术,轻而易举就能帮英国建设高铁。”+ ^- @4 y2 z( o

4 U9 U! l# d, b  该报道评论称,在中国,持上述观点的人不在少数。
0 |! L* v5 o1 z
  U' S" t$ h0 k% m  很多中国人在生命中见证了国家翻天覆地的巨变,深信国家的未来会更美好。他们深信不疑,是因为每天都在目睹奇迹。当英国记者问许毅发,中国能不能帮英国解决火车老晚点的问题?他回答说:“没问题。”《每日电讯报》称,虽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并不像许说的那么简单,可有时我们真的很难不羡慕甚至嫉妒中国人的巨大自信。
, ^$ L( K1 k6 ?9 p; F3 ]+ p! o# A
  但与此同时,批评事实上正在中国社会成为习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现在的中国人对创新十分欣赏,但对失败却比较苛刻。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网络又让批评的声音不断加强。带有批评色彩的质疑能敦促坏事变好事,但为骂而骂的发泄难以成为监督政府工作的利器。这是整个中国社会都需要仔细衡量的。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5, 2024-11-13 06: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