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就象受惊的小兔,一刹那就过去了。于是,大多数人都等着每年最后的户外活动:赏枫。其实,在枫叶绚烂之前,还有一次披着暖暖的阳光举家外出的机会:看三文鱼洄游。
: E b; X1 y$ Z0 ^安大略省的三文鱼,源自大西洋。它们,在长长的圣劳伦斯河里,千里迢迢,逆流而上;经过类似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辛劳,来到安大略湖;最后,又游向安省四面八方的溪河湖泊。特别神奇的是,它们漫漫旅程的终点就是它们的破卵出生地。而他们洄游的目的也是产卵。真是生命的轮回。看来,三文鱼的恋旧情节胜于人类。研究资料表明,一旦进入淡水,三文鱼就开始停止进食,只利用体内储存的脂肪作为能量来源;而洄游的行程要长达十几,二十天。据说,洄游到最后,许多三文鱼的鱼鳞都会磨落掉,最后的鱼身是鲜红的。我想,这些鱼大概需要跳坝,需要在水浅的石子河床里游动。8 }1 o" p" I1 Q0 J# [( V, Y
观赏三文鱼洄游最引人入胜的,应该是“跳龙门”:就是遇见水坝时,逆水上跳,进入上游水道。观看时,我时常想,这动作犹如跳高,需要能量的积蓄,需要猛烈一跳,才有机会才能成功。但是,跳高摔下时,地上有软垫;三文鱼掉下时,左右下面都是水泥结构,弄得遍身鳞伤。
# x1 n$ ]$ X* L' `0 A大多伦多地区有许多观赏三文鱼洄游的地方。市中心,就有Edwards花园;外围,比较出名的有密市的祈德河Credit。最佳观赏地,则非东边的湖滨宁静小镇Port Hope莫属。从401夹404的375号口子起算,开到461或464出口下,也就90公里不到。出高速南行,就是Port Hope(比美丽小镇Cobourg近,请点击Cobourg: 美丽小镇,自然诞生奥斯卡影后)。南北横贯小镇的Ganaraska River:南头汇入安大略湖,北头与401交汇。北头交汇处的河上有个水坝Corbett’s Dam,正是观赏三文鱼洄游跳龙门之处。沿着紧挨着河西的路(Cavan St)北上,在路东,即河西岸,在401高速下,可以看到一个就停车场。这就是目的地了(地图中标志1)。观鱼季节,车位一般比较紧。- y- _9 v" W- p, q% k8 g! v
1 i2 F4 W9 T+ B7 }
清晰地记得,我们是五年前的9月16日下午前来的。水坝下,河流较宽。清澈的河流中,三文鱼密密地排队。是有些心虚,还是在积蓄力量,那就不知道了。
' t z& d& M5 E( ^$ g9 o 1 l- p) R8 [, T3 }6 D/ X. j
主坝高4米。与一般的水坝一样,河水沿着陡峭的坝体奔腾而下。再大,再壮,再聪明的鱼,显然都不可能向上一跳而过。于是为了保护生态和资源,开设了鱼道,这是一种通用的做法。这里的鱼道,设在大坝的左下角,只有3英尺高。这样,三文鱼上跳洄游就容易得多了。这只是鱼道的第一级坝,往上还有8级低坝。每级低坝,均只有1英尺高,而且其间都有水池,供鱼休息。正是因为鱼道有9级低坝,所以其英文名称非常形象化,为Canaraska Fish Ladder。那么,为啥第一级要高达3英尺呢?原来是可以将外来物种Sea Lamprey(大西洋七鳃鳗,鱼类超级杀手)阻挡在外,防止其入侵内河水系,从而保护上游生态安全。! X( E/ t# ^# H, ^

5 d1 {, s Y; L1 t; i. h# R: U
三文鱼们真是很有毅力,百折不饶,前赴后继。我们看的人则很有耐心。大家聚精会神,静静地看,暗暗给鱼儿鼓劲。看到鱼儿成功了,大家鼓掌喝彩;看到鱼儿功亏一筹,没有成功,会不时发出惋惜之声,但还是充满希望,对鱼儿充满信心。鱼儿和人们共有的乐观,给同去的孩子极有启发。
2 Y$ E$ |: |, w& r) W7 U7 s! `9 c
8 O& d3 B/ c5 v1 E(本人摄影技术笨拙,借用网络图片)
* `; z" W1 C1 U" Q1 K大坝上有一块铭牌。为了纪念一位一生居住在Port Hope的平凡居民Ernest A Brown(1934-1995)。他致力于鱼道的建设和运营有20多年,并志愿于本地的渔业资源和河流环境的保护。
! ^- v5 g G; H+ Z& J; l) Y ! p9 V+ ~5 M* N& p' _' W
河边看坝:' r2 c" J6 D8 l! }8 a+ \1 s u, p

! g0 P1 r" Q& a; {河边看坝下游: S+ L' u$ Z" Q; R

2 I* f$ y* h9 e坝边有三文鱼洄游介绍:
+ K# @6 s. k% `) {: i# O ; l0 v) E9 T T0 F; b
值得一提的是,大坝上下禁止垂钓。' u. s. v9 i$ E1 ?. K: y/ t
/ z7 s0 k9 M" ]# U9 {
看了半天鱼儿跳龙门,成功的不多。孩子们也没有了初看的热情,于是来到了市政厅边的公园野餐(地图中标志2)。8 X4 o! ^; x# |6 ?! g7 o

% z- I: c# ^ Q
市政厅前的蓝底金字铭牌,给大家简介了小镇的历史。很早以前,这儿就有First Nations居住;1779年,纽约州易落魁部落的分支之一Cayuga,因美国独立战争中保皇,世代原住地受到毁灭性打击,于是迁移来此;1788 年,第一位白人,名叫Peter Smith的皮毛商,拥有了这儿的一栋房屋;1793年,第一批欧裔人正式在此定居,他们是来自纽约州的保皇党人,其带头人不久也开始设厂开店;在短期叫做Toronto后,1817年,小镇正式定名为Port Hope。/ J/ Y) L: B( z$ B& _

3 X' Y. s( ^" C) ]) H% W市政厅前雕塑:
0 i1 k' j g: Q0 p z, M g
" [) J' X0 _5 c. _- F! r3 _+ Y市政厅前的古枪炮:1 u" u, [- q8 h/ O% n

. h9 V2 X" c$ W5 q; } w0 P
市政厅边公园里的战争纪念碑:
. Z' ~0 X8 ]/ C$ Q3 h

1 t n" c8 d+ v" e. D公园舞台:1 @( x- ~2 U' A# S* M# o: y

& P% A9 u m3 D" s9 V公园边美丽老屋:
8 Z& `; g4 T2 `; p: x, `( x, s0 G : ]9 u& J- v5 S
本镇出来的土木工程师,也曾为渥太华的国会山庄建设作出过大贡献:( F% Q+ \! y# e2 p- {

: X3 _4 k0 l. j市政厅对面就是图书馆:
* K c! t; J" o
8 S, a. j6 m, d0 U; P图书馆后的河里,也有许多人在钓鱼:
- b6 R* O+ q/ t
5 C" B. F1 Z2 ^' T5 X河上的步行铁桥,由民间机构出资建设:
% }. i) ~( F5 `& b7 `: i" i* O, A
% U( [# r6 R2 d走走看看老街,犹如沐浴古朴民风之中,有一种淡定,闲适,无欲的感受,非常愉快。
/ x5 f, a" N- \ ) S! L$ c7 F: d$ O% c' |! c
得益于1881至1951期间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缓慢,Port Hope的老街旧区保存完好。现有270多栋受各级保护的古建筑,这在加拿大所有市镇中比例是最高的。尤其是,这儿没有St Jacob旅游化后的那种嘈杂。窗台上平常的花草,店家前简易的桌椅,橱窗里家常的装饰,有点羞涩的卖花姑娘,甚至斑驳的门框窗架,都让我感动欢喜。
) Y# D# I$ L# ~) Z) \( ~
























* o6 p, d4 Z- D1 Z4 O. U ^
老教堂:$ }0 g u7 M. d/ q

W( f( `) q, B3 W! d$ L8 b6 ?, h1 ]著名的大瀑布极限运动挑战者Singor Farini(原名William Leonard Hunt1838-1929),也是来自Port Hope。他本在未婚妻父亲的店里做簿记,后来受布朗丁首次尼亚加拉河走钢丝表演壮举的感召,依然辞职,自然,婚约也废了。Farini一直喜欢高空走钢丝,曾在Port Hope街头屡次表演,吸引了全镇的男女老少。现在,他来到大瀑布,弃原名,用艺名,准备挑战布朗丁,去实现自己的极限梦想。“此时的布朗丁尚没有商业运营部,年轻而聪明的法里尼一边表演一边进行市场开发,为极限表演所需要的巨额经费筹集资金。布朗丁是一个闪亮的表演者,而法里尼则更为强大,这使得他在首次跨越尼亚加拉大瀑布时就完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华丽转身。1860年,法里尼再次通过走钢丝跨越尼亚加拉大瀑布,他在身后系上了一根绳索,当他走在钢丝的中央,他用这根绳索将自己降至200英尺下的雾中少女号游船(Maid of the Mist)的甲板上。在船上一杯热酒下肚,法里尼再次沿着绳索爬上了钢丝,不过他在脚上新加了一个篮子。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大布朗丁和大法里尼总是紧追不舍,他们一前一后地进行着新的极限挑战,力图使自己更胜一筹。当布朗丁表演头部倒立,法里尼就表演手倒立;当布朗丁在钢丝上带着一个火炉煎蛋卷,法里尼就在钢丝上拖着一个洗衣盆洗手帕。二人的壮举为尼亚加拉大瀑布的特技表演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笔。”(摘自网络)后来,Farini成为了著名极限运动和杂技表演家,探险家,环球旅行家,作家,发明家,艺术家,商人,植物学家和语言学家。老年后,他回到Port Hope,并死于葬于此。现在,小镇在他首次表演之处挂牌纪念。 ' O! I; F8 Y Z X
纪念牌匾边的老街上,有座桥:
, l# {8 W" f* s* p4 [# f
6 `# T/ u6 E* S; z$ k桥下的钓鱼者非常专注,该不是钓三文鱼吧:' E4 Y4 t1 l% n8 ?
/ t: J; |" F: D. M
去看一看三文鱼洄游吧!您不仅会融入自然,而且会获得积极的意义。这就是外星人所说的三文鱼洄游精神:不畏艰难险阻,坚持向目标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