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华每周特价 信达超市每周特价 龙翔、龙胜超市(Oceans)每周特价 佳乐超市每周特价

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45|回复: 0

移民加国:为了下一代而放弃了上一代

[复制链接]

320

主题

440

帖子

0

精华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76
获赠鲜花
23 朵
个人财富
3571 金币
注册时间
2011-1-23
发表于 2011-11-8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金房地产



心理热线



新客户展示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有您的支持
我们会做得更好
本帖最后由 觉悟 于 2011-11-9 09:16 编辑
2 ^9 p* f8 {' d
" }7 E5 O6 m# C, v3 m- s有人说,移民是为了下一代而放弃了上一代,想一想,心中不禁生出一些悲哀。 ) J, _6 {. Q, m, W4 t. j% K: W* r& d

! p4 K. p, s2 d. n虽说来加十一年,回国也有八次,虽说每次回去在看老人的同时,更多的还是跟朋友在一起吃喝玩乐,以至于老婆总说我,回去就是想玩儿,看老人实为借口。可是如果有一天连这个借口都没有了,祖国,对我们来说也就失去了最最实在、最最具体的牵挂,想家,也就成为了一种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和有些模糊有些遥远的记忆了!所以,在我看来,如果我们有时间,有条件,就一定要经常地找个借口,常回家看看,或者创造条件,也让老人来国外看看。
. z/ f$ p* u' p+ b/ H' ~3 @# _- x7 p5 g. A3 t2 E
记得多年以前,在学习生活结束后,我们买了房,又买了店,生活有了着落,我们开始琢磨着给老人办探亲。
9 k4 V8 c9 o6 \0 N- y0 q6 e) H, K5 v. T! w+ E2 Q% X. q
我的母亲去世多年,父亲再婚,加上年事已高,对出国一事似乎并不感兴趣,也许也是怕给我添麻烦吧,总之,三番五次谈及此事,父亲每每回绝,直到最后一次,父亲说:出国一事到此为止,不要再提了!算是给此事画上了句号,但我的心里总是有些遗憾。每当看见其他新移民陪着老人或在商场购物,或在夕阳下散步,我的心中总会生出许多感慨。父母年事已高,正是需要儿女在身边陪伴的时候,而我们却为了自己的梦想,或是为了孩子而远走他乡。( z( U) L3 Y( m& p5 a1 \
: A1 R, n& x8 o6 |2 K6 m3 j
子欲养,亲也在,只是远在天边,不能相伴。
9 O$ s1 d- F+ C2 Y6 V
' N8 D. F$ c6 |5 B* {1 J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此事古难全。
& x5 R. A( a; _+ _- Q! D, l+ l8 Z1 B7 ^0 b. }6 ?+ J
岳父母倒是有机会来蒙特利尔住了半年有余。
* E( Q& B) L5 b+ Y
1 ~, D) H# R# p' w; A* m实际上,出国探亲应该是一件很简单容易的事,就像加拿大的“老外们”(也包括我们这些已入籍的海外华人)想去趟英国法国的等一百多个国家,买票就走,也不必签证,就是回中国办个签证也只是个手续问题,很少听说有不批的。为什么中国人出国探亲却时常受到刁难,还经常不明不白地被拒签? 9 K# g% c" z. y' N, y/ t9 j3 E
7 T+ r4 a2 T- q6 n& h1 c$ v
给老人办探亲是件大事,我们不敢怠慢,上网查,问朋友,做足了功课。我们按要求在申请材料中出示了我们个人及商业的银行存款证明,银行的几个月的流水对账单,以及房产证明。按照过来人的经验,我们的邀请函也是仔细推敲,貌似天衣无缝。信中说我们是多么多么想念老人,因为生意关系又脱不开身,想请老人过来看看,也顺便来加拿大旅旅游,还注明吃住我们负担,旅游费用由老人自己负担,据说,这样符合西方人的家庭观念,在西方,父母和子女是两个家庭,各花各的钱看上去比较合乎他们的逻辑。这样老人又要提供数额相当的存款证明。一切准备妥当,递上材料,结果被拒,理由是“移民倾向”。
( [9 \* |, Z1 f" E7 _8 G
" S9 T- S! Q7 b3 l+ m% H老人压根就没想到过移民,怎么材料到了他们那儿就看出有移民倾向了呢?
/ O# H* g: o8 C6 X& k1 A) M& k# r5 [, j) m3 V; r6 o
打听周围朋友,原来大多数家庭的老人探亲都有过第一次签证被拒的经历,于是不气馁、不抛弃、不放弃、再来一次。第二次,同样的材料又递了一遍,只是在“第一次被拒的原因”一拦加上一句:你们说有移民倾向,但是没有。结果第二次通过了!同样的材料,第一次有移民倾向,第二次移民倾向就没了,想不明白。或许和一些老人登陆以后就不回去了,就设法移民了,以至于移民官分不清谁是真探亲,谁是假探亲真移民有关吧!另外,也有可能是移民官有意拒签几次,以便多收几次签证费? 0 n" @' M* T7 K7 [, D) @

: m* m8 T# U8 Y当然,没有真凭实据,纯属瞎猜。
' e* b" y5 n& x0 l' ~; }% ~7 t* ^8 H
( m# c& u9 O2 r# G* F老人终于来到加拿大,全家人高兴的不得了。由于我们当时还在开店走不开,也就只是带他们就近转转。魁北克城、渥太华、多伦多、瀑布城,还有蒙特利尔周边的一些著名的风情小镇。闲暇时,老人在自家院子里浇浇园子,种种花草,有时,也有店里的客人带着我们去近郊钓钓鱼。只是语言不通,日子长了,老人也会感到寂寞,好在“老外”热情好客爱打招呼,老人居然也交几个“朋友”。
( O$ o- J8 R( ~6 t& W* `0 m0 P
% j+ s; Z! t, g9 n- ^7 `4 @4 Q- g" s3 b4 u" M
有一天,我从店里回来,看见岳母在和一个法裔老太太聊天。老太太指着地里的绿色植物用法语问:这是什么?岳母听不懂却能猜个大概,就用中文回答:是花。老太又问:什么花?岳母说了中文名字,“老外”当然听不懂,就又连比划带问:开花吗?岳母终于明白也跟着连说带比划地回答,将来可以开花,粉色的,说到粉色就又指指自己穿的粉色衬衣。老太太嗯嗯啊啊地似乎也听明白了。
2 F# @1 o; a7 k2 j" u岳父不像岳母那么爱说,喜欢独自一人在河边散步,倒也经常跟我们讲起,哪个老外跟他打招呼了,哪个老外用中文跟他说“你好”了(这里很多老外都会说你好、谢谢、再见),或是又碰见什么人见到他就“Beijing”、“China”、“Good”之类地蹦些岳父听得懂的单词等等。 0 Z, J! @; o: ?$ @: w- N( D
5 o2 f- h8 s8 G
两位老人在加拿个大呆了六个多月。
, {; h7 l" I, @/ N% G
6 k% `3 ^# |; W  R" p8 q! H1 ]8年过去了,至今我的岳母还能详细说出去过哪儿,见过什么西洋景,甚至许多事我们早已想不起来了,她还能详细地一一道来。   v5 x$ ~" i* K

$ E2 w" W4 }0 v% {我们有的朋友的父母每隔两年就会来加拿大小住一段时间,有的朋友也在给父母办理团聚移民。我们只有羡慕的份儿,老人毕竟年事已高,这次来加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了。但是在老人的有生之年能来国外的儿女家住上一段时间,走走看看,也算是了了做子女的一个心愿。
好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5, 2025-2-16 11: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