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华每周特价 信达超市每周特价 龙翔、龙胜超市(Oceans)每周特价 佳乐超市每周特价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598|回复: 1

[作品展示] 伊战十年图片大回顾 无人获胜的战争

[复制链接]

3533

主题

47

回帖

1

精华

版主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积分
7159
获赠鲜花
24 朵
个人财富
35436 金币
注册时间
2011-11-13
发表于 2013-3-21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金房地产



心理热线



新客户展示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有您的支持
我们会做得更好
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对伊战争,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但那时战争才刚刚开始:截至2011年12月15日美国正式从伊拉克撤军,伊拉克的“民主之战”导致近20万军人和平民丧生,美国纳税人为此支付的费用将高达6万亿美元。十年之后,伤痛仍在继续,这场战争无人获胜。
' L$ _- v& ~0 T: T& N5 p* ^; f! q/ I$ T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向美国政府认为的“恐怖主义”宣战,将伊拉克、北朝鲜、伊朗并称为“邪恶轴心”,海湾地区局势日趋紧张。2003年1月3日,美国总统小布什在胡德堡基地发表演讲,在演讲中他提及与北朝鲜的紧张关系,并表示可能在伊拉克展开军事行动。 ( P. |' k# w5 b, F' y9 @4 H+ H' S
9 l+ Z6 L6 N) _* b# i5 R

, k  o( Y/ B4 Q$ \( c; e2 \+ U$ [8 ?# D1 m& m+ i; X5 M2 k

: H( `$ B& Q  t2003年2月5日,联合国安理会上,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举起一个小瓶,称此瓶可能包含炭疽杆菌。鲍威尔尝试说服各国通过战争来解除伊拉克藏匿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伊战开始前,世界多地爆发反对美国采取军事行动的游行反战活动。左:2003年2月21日,伊斯兰堡,一名巴基斯坦女孩参与和平游行时高喊反战口号。右:2003年2月24日,一位保加利亚人在反对伊战的集会中头戴防毒面罩。
0 y6 _) q0 }) v. q4 O# E0 v# J
; ~" ?$ [0 {: y2 ?* ~: a


) p1 k0 M" k- e3 H" H$ T左图:2003年3月29日,德国柏林,民众在布兰登堡举行反战游行,抗议美伊战争。右图:2003年2月15日,美国纽约,民众在第一大道聚集,举行反战游行。- s. K: j' V4 x

, k- f' [1 T. c7 m# t$ i: m/ E  z! p; O; {# y3 O; p! e4 p

+ O4 M2 x9 }: u5 i; S( N9 {8 h布什政府认为,伊拉克具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且与恐怖分子联系密切,在通牒萨达姆交权无效后,英美联军发起了军事行动。2003年3月22日,一队美军车队经过燃烧的油井向巴格达进军。伊拉克部队在逃跑前点燃了油井。

; z, c* b1 u: U+ i& N, f9 B5 i" d6 b
2003年3月21日,英军士兵对敌目标发射线导导弹。 1 f# s0 h7 `) P# C3 q4 _7 v
" t% L- N" q! n, T2 _7 v$ H( `* r. F) u

% Z, K9 x4 l: B2003年3月21日,伊拉克,一颗导弹袭击巴格达。

2003年3月,伊拉克巴格达,空袭之后,太阳在一片烟雾中升起。 / `# m. z1 Z" r( D+ N8 V, \
0 K6 U' F0 e( ]7 n0 l6 H
7 g. P$ ^* V2 X+ j3 n# o/ p; x4 [8 A

% t0 W5 w5 R* f% v" l1 u$ Q! _4 F( i2 R
2003年4月3日,巴格达郊区,一名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士兵顶着带洞的钢盔站岗。共和国卫队是伊拉克部队中的精锐部队,由训练有素和绝对忠诚的军人组成,他们也是防御首都巴格达支撑萨达姆政权的关键力量。 % G3 ]! z) J, c1 Y- l

5 o0 j( L& ^( f5 y' i& l2 G
* ~0 f  t1 T( @1 F( A1 ~. s0 e2003年3月21日,伊拉克士兵向美军投降。

  

5 a. V2 m: |: T
2003年2月16日,伊战爆发前一个月,伊拉克军队列队经过巴格达东部的“殉教者纪念碑”。
! C0 @8 ?5 r1 H! p  `, y9 X; ~5 b6 b7 M& f9 R+ @8 f$ i

0 }6 R( L1 K4 k6 J) @& Q2003年4月9日,几名美军士兵在巴格达东部的“殉教者纪念碑”前走过。

比起伊拉克军队微弱的抵抗,沙尘暴似乎成为美军士兵更大的敌人。2003年3月25日,沙尘暴过后,一名美军士兵正在清洁面部。
$ V) ?# P' Q- V. l. x' ^' l' O' |% \# e. o( v3 F' N


4 M. x: R. ]  j3 V! B4 N战争初期,联军的任务似乎很简单,推翻萨达姆的统治、摧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在阿拉伯世界中心建起一个亲西方的政府。开战第21天,联军宣布完全占领巴格达,萨达姆政权土崩瓦解,随着萨达姆年底被捕,最终的胜利似乎近在咫尺。2003年4月9日,巴格达市中心,一些当地市民和美军士兵拉倒一座萨达姆的雕像。 0 A" b6 G7 Q2 x. K. q
9 q, B7 |4 F- R  m& D

5 ]/ m$ J9 I( y! r3 Y' v2003年4月9日,伊拉克巴格达,萨达姆雕像被推倒后,伊拉克民众砸雕像头部。

; o. G) M7 r( B" |  l2 Z! e
2003年4月14日,巴格达,一名美国士兵在伊拉克共和国总统官邸的长沙发上小睡,这里已被美军占领。 . x8 Y, P$ G  a- r9 `- {8 J1 I$ L

5 t* i: Z7 Q+ ~  X" I0 H, o$ ^7 i" \2 o# y& c& X( X
2003年4月16日,伊拉克库特地区,一个美国士兵摘下了一所小学教室内的萨达姆·侯赛因的画像。美军部队在伊拉克库特地区的学校等处搜查清剿藏匿的武器和未引爆的炸弹。

' P3 ^$ m1 V9 B2 ?9 D1 N, W
2003年5月1日,美国总统小布什在林肯号航母上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已经结束,这艘航母刚从伊拉克完成任务归来。 ) w3 T' ^4 w8 |6 ~8 G

- j. J7 \. q1 [3 m! t% z2003年12月13日,萨达姆被美军士兵从藏身洞穴内拖出。 / F# t4 J0 Y* j. m

* P4 k% V  w! n
% Q" c, Y8 ^( q7 e, L( {
, R* @% U' c3 u7 h7 q. |- G6 \但萨达姆的倒台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因素,伊拉克3100多万人口以伊斯兰教为主,其中什叶派约占六成,逊尼派和库尔德人所占数量大约相当。在萨达姆领导的逊尼派政府被推翻后,什叶派掌握了国家主要权力,埋下“后萨达姆时代”教派纷争的隐患。2003年4月9日,伊拉克北部城市,伊拉克库尔德人挥舞标语和英美旗帜,庆祝美军进入巴格达。 % M, s% r3 m% ~& O: D: b3 e
9 V4 q6 {* I9 m  W
! f* Q/ H3 V! a) Y6 `) g3 a  a$ K

$ P0 I! k2 k& m; U  q% ^) B3 D+ h" ?* s
004年4月7日,巴格达附近地区,忠于什叶派教士的艾赫迈迪军正准备与美军对抗。伊拉克国内各派别的暴力对抗情况日益严重。
8 |" e* Q( G1 \" i4 a, G+ c  G
8 v: E" `1 {( n# w6 p  Y2003年5月14日,伊拉克希拉,一个小男孩经过一堆被屠杀的什叶派教徒的尸体,萨达姆下令杀害了无数什叶派教徒以防止他们反抗。 8 {6 s' e- E* Q: p& o

, [! q$ o0 m. H, J/ Y - v5 y4 Z0 s/ V# B

, T9 k* ]! ?, B8 _7 A2 j# R; g  ~* L) }. Z9 T) C4 i. i1 m
美国军事行动带来的代价,特别是无数伊拉克人的生命,也影响到美军和当地民众的关系,虐囚丑闻使得关系进一步恶化。2003年下半年,巴格达,阿布格莱布监狱爆出虐囚丑闻。图为一名美军女兵正牵着一根皮带,皮带另一头拴着一名囚犯。
0 c1 \- z* V$ Y; |+ |' P/ J" j2 @% z  O
- F0 C" l8 [7 E" [$ y6 x
2005年1月18日,伊拉克塔尔阿法,父母被杀后,一名小女孩坐在地上尖声哭泣。这个女孩的父母开车并没有按照美军的意思停下车来,美军警告射击无效后,向车内开枪打死了她的父母。


! c, i; o- W8 L" I* D' y2004年3月31日,巴格达西部地区,伊拉克人将数具烧焦的美国安保人员尸体挂在桥上,高喊反美口号,
% @# l, n2 e2 g9 r6 G
; N! y6 I$ _" u! x( d美国曾寄希望于伊拉克的新民主政府维持地区稳定,但伊拉克局势长期处于混乱情况,5万多名美军“维持”士兵不得不驻扎当地以巩固政权。2003年12月8日,一名伊拉克民防部队士兵正示意车辆停下接受检查。美军希望新组建的伊民防部队可以代替他们担负起维护当地安全的责任。
& R; g7 `2 e" Z8 d% W' X" ^- L2 c9 N1 Z3 m' }( i( v3 Q

) n" x0 n0 a8 j1 k9 G" j
2004年3月22日,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英军士兵在抗议中遭到燃烧弹袭击,发起抗议活动的失业者称政府曾承诺提供安保工作职位。  
! I4 V2 }. t$ l# @1 h2005年2月16日,伊拉克巴格达,一名美军士兵在激战中受伤倒地。 & Z- y+ u. ^" j

* O% W% u5 T; A# v, k. _2 X / K5 y1 w4 e! p, `( \
4 R$ f8 T' w- a# P. @' o; I
. O* k% h# o% P+ }0 Z
2005年1月8日,伊拉克,一名在萨德尔刚刚投完选票的伊拉克妇女,展示她沾满墨迹的手指。这是伊拉克半世纪以来首次民主选举。
1 [/ b) y) ?) Q) b
7 r/ z: ?# F$ W" w$ r1 @) D005年10月15日,巴古拜,一名伊拉克男子涉嫌在其车内藏匿爆炸物被美军逮捕。1500万伊拉克选民希望通过投票使这个分裂的国家团结起来。 " h1 J% ?% R: m" |# u! F
1 L' i& v# i; G


5 s# `7 i) p$ b, ^2006年12月30日,一尊萨达姆的雕像被悬挂在巴格达街道中心,当天早上萨达姆本人被执行绞刑。 - }- w& m  ~9 y' O& W* T! x7 G

5 m4 l0 }$ E  u" I2006年10月25日,巴格达市中心,通过碎裂的汽车玻璃看到当地市民聚集在路边炸弹现场。
4 t5 q! _4 v' ?/ R, X: W& @, l. Q% ^
+ }. R* {# l( D9 S% S1 N8 h ; W+ n  n( Z+ L2 X7 K& F

0 I& u  r' Q0 L3 t2 ^
4 H4 p* S' A* {6 S0 C7 u2010年4月23日,巴格达东北部,当地居民的倒影映在一滩血水上。这次爆炸发生在伊拉克首都的什叶派聚集区,造成56人死亡,114人受伤。

1 e" O+ N& j( D& ^1 o" H, U6 ]
2008年5月4日,迪亚拉省省会,一名母亲在她的儿子尸体前悲痛欲绝,她的儿子是一名逊尼派反基地组织成员,死于巴库巴。美军、伊军和当地逊尼派盟友在此与基地组织武装份子激战数月。
& P6 R. D8 o. }+ a
, t4 g  d' O: C; y
7 o0 A# e5 e  w* A9 M  m最终美国政府承认,并未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萨达姆政府与伊斯兰恐怖主义的联系也被过分夸大。2008年12月14日,美国总统小布什与伊拉克总理一同举行记者招待会时,遭到现场一名记者扔鞋。

$ E$ ^3 O4 q, s; ~8 E, ^) s
美国付出的代价是逾4500名士兵死亡,4万名士兵受伤,所需支付的总费用则高达6万亿美元。2007年5月27日,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国家公墓,玛丽·麦克修在自己未婚夫詹姆斯·里根中士的墓碑前哭泣。
7 d9 d. s* ^# |( @4 U# w; r/ a
7 [9 ^! a4 ^2 |# b4 R% L: }" l
+ ~% k, L& B5 o3 R  h) Q0 ?6 v4 K数次自杀未遂的退役美军士兵斯科特摸着手腕上的缝合伤口,他常说自己早应死在战场上。他相信,每一名患有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TSD)的退役士兵都有一个自杀计划。' `. ]3 C8 ?- K7 d5 V

8 X) H' @0 }3 ~& d6 S" y& w" c3 h" {1 `! m$ I3 A6 g

+ `6 Q$ }9 {8 ^0 s最新民调结果显示,53%的美国人认为伊战是一个错误。10年过去了,伊拉克似乎仍未摆脱暴力浪潮,依旧深陷“内战”的泥淖。逾10万名伊拉克平民死亡,更有数百万伊拉克人沦为难民。2007年3月21日,日落时分,一架美国陆军阿帕奇直升机正在巴格达上空盘旋。当天巴格达发生的袭击事件导致11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0

主题

10

回帖

0

精华

新手上路

积分
22
获赠鲜花
0 朵
个人财富
124 金币
注册时间
2013-3-30
发表于 2013-4-4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你加油吧!!!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4, 2025-4-11 02: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