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元老
 
- 积分
- 5970
- 获赠鲜花
- 25 朵
- 个人财富
- 29577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12-2-28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前几期的《当年加拿大》我们聊过大学街和贾维斯大街,提到过1947年多伦多的道路拓宽工程。本期我整理出了一些老照片,可以让大家看一下道路拓宽前后的市中心有多大变化。多伦多市中心的大部分道路原先都不是为汽车设计的,而是马车。这在今天听起来可能不可思议,但是只要细想一下都能明白:本市居民普遍用汽车做为主要交通工具只有70多年左右,而在此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马车才是主流。哪怕是进入了电气时代的20世纪,市民们最开始用来取代马车的也不是汽车,而是自行车。因此,在道路改造之前,多伦多市中心的大多数道路只有两条车道,甚至包括大学街(University Ave.)或士巴丹拿大道(Spadina)这样的干道。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今天这两条路仍只有两条车道,估计全天24小时都会处于堵塞状态。 : H: j% v6 W/ \. t. |+ l9 s& P
; d* T# `/ Y4 [+ X4 {$ [2 b! ?
# W6 b1 B2 |9 _5 y4 T( `在二战之后,多伦多市中心的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直线上升,市中心开始出现了拥堵状况。1947年,市议会投票通过了道路扩宽方案,将街道两侧的树木砍伐,并去掉了一部分人行道,将原先两车道的道路,拓宽成了四车道或者更多。昔日本市最秀美的两条道路——大学街和贾维斯大街两侧的林荫就是在那个时候倒在了电锯下。$ ~/ a" a3 p4 K) U! R
在道路拓宽之后,市中心变得更加商业化,一幢幢古色古香的老建筑被推到,取而代之是水泥高楼。在二战后的30年中,多伦多面貌的改变甚至超过了之前的100年。街道样貌变化最大莫过于大学街附近了,如果只看照片不看注释,谁也不会想到现在这么一条苍白的水泥路先前竟然是如此美丽的林荫道。
) b& A( r e, E3 {+ Q颇有意思的是,当初人们拓宽道路是为了汽车出行便利,但是70年后的今天,汽车在市中心越来越不实用,人们开始重新使用自行车,甚至一度辟出了自行车专线。 01.女王大街和Carlaw路口(今天)
9 G1 A% v# N- J% r/ W. b: x' g/ A5 I$ l4 L1 `9 ^: a3 e- V
% u! n6 A) L( h7 x+ q01.女王大街和Carlaw路口(拓寬后) 1 `7 k! ?% t& N
6 s5 \" x- l3 e) P
; H4 e2 J3 j' k9 e5 R2 y+ K( D. k8 G1 f/ ^8 c/ Y
01.女王大街和Carlaw路口(拓寬前)
$ K6 A4 a$ d# ?- E( h
5 v, F2 t) I/ s" [" Z9 x 4 X: Y F+ R& B! K+ ~4 P3 n3 ?6 m9 i
02.丹佛士大街和Donlands路口(今天) # N' ^' A% z2 l0 H& j
02.丹佛士大街和Donlands路口(拓寬后)
C7 q0 H) M0 k2 i7 x02.丹佛士大街和Donlands路口(拓寬前)
; j; S$ M- H0 }4 S03.從賈維斯大街和Carlton路口北眺(今天)
1 a6 J( f& E0 O+ t9 ?/ M! \
1 M% ]: _( {4 t* |$ S( R8 f5 l, F$ P+ D/ }3 D3 L
03.從賈維斯大街和Carlton路口北眺(拓寬后) % H7 d+ i8 I% {9 b8 [
- m/ n2 e% B) K! K4 [# @
' @; v; |! O: f+ |
03.從賈維斯大街和Carlton路口北眺(拓寬前) 6 M5 l: \0 U: `+ C
2 ]3 g9 R, e7 C: }; i+ B! R) r0 ?
6 b4 W6 Z; u6 M1 ], w
04.Parliament和Spruce街(今天)  04.Parliament和Spruce街(拓寬后) ' O4 }" a* `# Z% t* m$ G7 ]
% y! V- E2 ` h( S
 04.Parliament和Spruce街(拓寬前) * X! I% \* j, s1 K0 v. A
% t8 `- `+ h' B0 y
05.Sherbourne和Wellesley路口(今天) 05.Sherbourne和Wellesley路口(拓寬后)
& _( s4 e \5 z$ r" r! M; }
. R) j% V5 N; \# V& w8 s* y5 v8 Q 0 |& h- K7 }) p
05.Sherbourne和Wellesley路口(拓寬前)
$ ~8 F+ r0 M. `1 C06.士巴丹拿和布魯沃大街街口(今天)
" l) Y' i/ Y; Y% |5 C" _/ E$ k# ~ t; T5 [% L2 X* T1 ^0 g7 q+ l) H
 ; D3 e9 l" ?! p& L
06.士巴丹拿和布魯沃大街街口(拓寬前) 7 J& E2 \4 Q" Y! b
07.士巴丹拿和Harbord路口(今天)
7 |8 [1 p" B3 B# D8 `6 o5 P
; d. C' M! a1 h* V! T4 _07.士巴丹拿和Harbord路口(拓寬前)
- a9 \) o6 j3 X/ }% |4 s. d! D3 j8 h4 R" _* j* e
 ) f" c4 j* C' c9 _
08.士巴丹拿和圣克萊爾路路口(今天) : y8 B2 W9 _# n" L4 _2 E
08.士巴丹拿和圣克萊爾路路口(拓寬后) 08.士巴丹拿和圣克萊爾路路口(拓寬前) 2 G( g' l% F# J- H9 P
) a+ e. b# G- ], w/ D6 s: R 6 m# s' b9 N, @
. _# F8 d# h4 s- ]! I; L3 ~
3 l( j* D6 l4 |# F% t2 Q. W
09.站在士巴丹拿北路北眺布魯沃大街(今天)
0 s+ }# T3 N: K. _+ e/ q; y09.站在士巴丹拿北路北眺布魯沃大街(拓寬后) % W- k* [: r# y8 g8 U
x' B+ q& c* v/ a: N F5 ^
5 @0 X2 L) R8 x4 ^09.站在士巴丹拿北路北眺布魯沃大街(拓寬前)
* i7 H- s0 {1 z Y! y0 m
* q; k4 T6 O7 E+ E w1 ?9 R- h5 H: y! h( _, W3 @6 O6 E
10.圣喬治路和書院街街口(今天) 10.圣喬治路和書院街街口(拓寬后) 1 ]0 h9 U& U7 }* t
8 A3 K) n" ?2 M5 p2 k) F
0 W5 D" q" I l' Q% R+ a10.圣喬治路和書院街街口(拓寬前) i 11.大學路和書院街附近(今天)
. c! e6 N+ h0 w. y- H; k" a
4 E, h4 n1 q, T7 x5 J T 4 V6 v! _2 N6 Y& z
11.大學路和書院街附近(拓寬前) 
# z) I# Y6 j g$ A4 z12.圣喬治路和Harbord街口北眺(拓寬后) 12.圣喬治路和Harbord街口北眺(拓寬前) # T' P: t0 A# \* q0 [, z
# R/ N9 h' q7 J# L
" @+ q8 ]. I$ @: `12.圣喬治路和Harbord街口西側街景(拓寬后) $ w3 g1 o7 s2 y8 ^
3 L6 K& R( h$ C$ C6 u7 D, G( [4 ]
12.圣喬治路和Harbord街口西側街景(拓寬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