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 积分
- 4316
- 获赠鲜花
- 16374 朵
- 个人财富
- 21564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10-11-24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上周,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一所艺术大学读书的小米,趁感恩节假期回到杭州。这个高中就在美国念书,年年都往国内带不少新鲜洋货的姑娘,这次回来行李里既没有友人热盼的iPad、iPhone4,也没有打折抢购的LV、CHANEL包包。“不是我抠门,新的征税规则一出,我都不太敢带什么贵重物品回来,怕被收税,就买了些巧克力和小点心。”2 P% _, o# Y2 F% s
随着12月留学生“归巢期”的临近,和小米一样,将之前网上调侃的“裸奔”回国演绎成现实版的留学生开始出现,虽然和职业代购相比,留学生受海关“54号令”规定的影响不是太大,但不少留学生怕被征税,带东西时还是有些怯步。
: V) F3 j+ [( T% j2 V7 i% ~# G4 ~行李“被检查”,箱内留纸条$ X7 R9 G6 r0 T( E3 F9 Z
“报关交税程序太复杂,而且2000元、5000元的底线也很容易踢爆,所以留学生现在能不买就不买,买来的能拆盒就拆盒,能分装就分装。”11月初,杭州留学生朱经云从美国伊利诺伊州读完硕士学位回国。当她回家打开行李箱的时候,看到一张纸条,是上海海关写给她的,大致意思是:因为规定例行检查,对动了私人物品表示抱歉,希望理解。朱经云不禁抽了口气:她的三只托运行李箱中的一只,被抽检了。“还好里面只有普通衣服。”: a. k8 D1 S5 S- V# o) }6 }% ]7 D! E
事实上,海关令一出,原本准备大采购的朱经云当即踩了刹车:电子产品不买了,化妆品能少买则少买。, O, i* _0 h( B4 W
根据校内网上的一摞攻略,朱经云还把自己的托运行李分成三只箱子打包,所有的化妆品都“剥皮”,并且分装了。“化妆品没了包装,就说是自用的;分箱装,就是万一被查到,里头的货品价值也不会超过5000元。”
2 ^ c, j6 j8 \ r& C& F! W确实自己用的,该带啥带啥8 l" c& I$ _' n9 ]/ F
不过在交流中,记者发现,很多这一季打算回国的学生,虽然对“54号令”有所顾忌,但心态都比较坦然。
5 W. @5 Q7 o% U8 Q" a" N留学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的研究生周渊,两周前回国,他形容自己“就这么大摇大摆进来的。”作为电子迷,周渊说自己的一身行头里有不少敏感产品。但他觉得这次征税规则主要还是针对代购人士,留学生没有必要为此真的“裸奔”回来。0 H! u' A# t( u, G6 T0 ~
普渡大学大一的中国学生宋铮和一群同学现在正在做回国准备,他们心态都蛮笃定:“有些包啊什么的,确实是个人在用的,出关时气定神闲,该怎样就怎样。”
: H: r/ u. h1 w+ h9 Q# O% D当然,同学们也准备了一个救急方案:万一查到,首先如实说明留学生身份,其次要反复真诚地申明,随身所带自用物品不会留在中国,下次出境时会一并带走。“在外靠人品,长得诚恳点问题都不大。”宋铮开玩笑说。3 p& K7 `/ ^& I7 A) R2 z) n8 x3 ~& e
新闻链接5 r2 ? D3 i! a2 q1 S
海关总署54号令规定:“进境居民旅客携带超出5000元人民币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经海关审核确属自用的;进境非居民旅客携带拟留在中国境内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超出人民币2000元的,海关仅对超出部分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征税,对不可分割的单件物品,全额征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