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今年69岁,已经移民加拿大3年。她十分想念中国,没有语言障碍,出行方便;但她也十分热爱和感谢加拿大,特别是这边的医疗保障对一位老人的吸引,超过了语言和出行不便的麻烦。
' e# ^ P5 |; G# C
( Z4 u$ }0 s' C+ z3 k5 X1 v1 U: ^; u& T" m q. W9 A( J
在这,家庭医生帮助她安排定期体检,检查频率根据她的身体状况随时进行调整。2008年,久未体检的她终于得到了居民省份,颁发了健康卡。 她很快被检查出有糖尿病,血糖值为9.8, 而正常指标为3.9-6.1mmol/L。医生给了她免费的药,并要求她每季度检查一次。每次检查后医生秘书给她一张下次检查的预约卡,卡的背面显示着:如果客人未能赴约,也未能提前一天通知取消,需要缴纳罚款20元。/ J2 \- {9 |2 |- M. G
母亲从未迟到或失约!^_^
4 C2 P( c& i7 u* ]8 P9 c, a2 I) Q7 i& D$ F2 c7 `6 _: l& ~
有一段时间我姐姐太忙,不能陪母亲看病,也不能为她做翻译;医生了解到情况,告诉我们可以求助政府派人进行翻译。: T! s( d! {2 v/ [- i% X& p( y0 o
有了翻译的服务,我母亲感觉得到了VIP待遇。现在,我和母亲住在一起,我理所应当地充当起她的翻译。* I i- B9 N% H' B
经常感觉到我欠缺大量的医疗词汇,所以每次去之前都刻意地准备一下,基本上能够应付。* N4 L& K) |2 y6 ^
某个新背的单词被医生念到,居然有种亲切感,: n1 `8 v: t+ {) T4 G
比如metformin, Cataract。1 h8 D4 g& P5 Y' @% }
* Q8 C* Q9 v6 K8 X, }# i
# z9 w& Z: k2 o& e/ `
! N7 b A* m/ M1 `0 I因为母亲患有糖尿病,每两年需要进行一次眼睛的检查。象这样的专科,家庭医生不会亲自检查,而是推荐给一个专家门诊,这种门诊一般不设在大医院里面,不进行手术。母亲今年2月份被查出有眼睛有白内障,需要进行一个小手术。白内障手术在医保范围之内,眼科医生告诉我们会预约一位手术医生进行手术,医院是St Joseph’s Health Care 的Ivy Eye Institut。7 Q4 V: ~8 j' D" }& B5 T7 _
根据预约时间,今天我带着母亲到手术医生那做进一步检查。排队大概用去20分钟,接着由一位辅助医生接待,做一些准备性的检查和拍照,然后由主治医生最后诊断。主治医生大概60岁左右,不忘记跟病人寒暄一下,才进入专心地检查。不过今天的诊断并没有导致立刻的手术,又一次进行了预约,正式的手术在9月份。医生秘书说手术排队刻意安排到8月份,但因为和我自己的时间有点冲突,我跟医生秘书商量推迟一个月。
! I7 p, J( C& ^我本人到伦敦快一年了,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她是一位40岁左右的女医生,每次都微笑可亲,让人感觉特别值得信赖。我发现,这边的医生总是有助手和秘书帮助,使病人的接待安排很有计划和次序,而医生集中所有的耐心和专业在病人身上,注重给病人留下良好的感觉和印象。怪不得医生在这是高尚的职业!突然想到,是否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将来从事医生的行业?; g# ?/ P. i& W! y: U+ u
估计我正如很多人一样,根据自己的看病经历而萌生关于职业的思考。我姐姐有三个女儿,都在伦敦的Victoria 医院生产,她说每次到了医院就有很安全的感觉。这难道不是一种很棒的感觉吗?: P% U, L0 O" ?( k0 e
如果你听说过国内当前的医患纠纷,比如凤凰卫视《社会能见度》3月份报道的关于哈尔病一位实习医生遭人杀害的报道,你可能知道我内心对于加拿大医疗的感激。我在上海最怕看病了,特别怕给孩子看病,一是排很长的队,二是需要看医生的脸色… …
! J G0 Z; g2 j1 H- K1 L k/ d, D4 G# Z8 ^9 ^2 R
今天妈妈挺开心,她对我和医生的服务都还满意!开车回家,要赶到女儿下课之前去接她!你看:“医疗”和“教育”,正是我们中年人前后时刻需要面对的!它们安顿了,我的家庭的基本循环就稳定了!
) c) K- U! u! O5 `5 v
7 b H3 |4 ^, ^" h7 Z/ r. e2 `) N)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