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 积分
- 4316
- 获赠鲜花
- 16374 朵
- 个人财富
- 21564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10-11-24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危险的1岁3 y2 j& T& D( Z X( F" A
“1岁,是儿童保育过程中的一个危险高发期,在国外的儿科护理教课书中,将这一现象称为‘危险的1岁’。据统计,1岁至2岁的孩子发生意外的几率要比其他年龄段的孩子都多。”1 a+ J# l1 y8 c4 [* r$ l: b! p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保健主任医师傅桂英
& }) ~3 y( x: G: m 傅桂英解释,1岁之所以被称为“危险的1岁”,主要有三个原因:( N. N# j0 t9 F+ y+ I6 }: ~
一是1岁的孩子刚学会走路,活动范围增加,遇到危险的几率增大;
- h p+ x, m b) b, J) ^' h; @* q, q 二是1岁的孩子好奇心很重,什么东西都想去摸摸看,但又没有自我防护和抵御危险的能力;
/ Q: Y* K6 \ q) M 三是与0到1岁时相比,1岁的孩子会走路,会说话了,父母对其的照看可能与之前相比会有所放松,有时候一个疏忽就会造成悲剧。
. ~* e8 M& b. ?* t" l 4月8日,11个月的宜宾男婴小振浩吃苹果时,被苹果渣卡住气管,生命告急;
$ h0 ]8 K" k+ _ 4月17日,1岁女孩果果从玩具车上摔下,最终因伤势过重离世;9 a9 Z. J9 z+ f3 S! {3 w/ I
4月18日,1岁女孩佳佳因被瓜子壳卡住气管,抢救无效死亡;6 ~( a5 }* i z
……
' b$ j" T+ |6 L1 w; r. N9 o9 O 10多天来,3起婴幼儿遭遇意外伤害的事故,进入成都商报关注的视线。然而,在更多角落,婴儿遭遇意外伤害的事故依然在上演———在儿童保育的医学领域,有一个术语叫“危险的1岁”,印证着这一起起让人痛惜的婴儿意外伤害事故。
Y, f! Y" j N. o: H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走访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省医院等10家医院,用一组数据诠释出“危险的1岁”概念———据不完全统计,在3月19日—4月18日,这九家医院共收治7岁以下的婴幼儿意外伤害共511人,其中1岁左右的婴儿的意外伤害占166人,比例为32%。
4 Z Y1 R' m! D 这一份由成都商报出炉的“婴幼儿意外伤害白皮书”表明,跌损、烧烫、异物卡喉、误食药物、猫抓狗咬成为导致婴幼儿意外伤害的“五大杀手”。- J+ H8 r' Q+ j" H" m
数据7 I3 P4 Y8 a. s' q/ [9 n
10家医院1个月急诊量统计
8 t* ~3 ?2 F$ f& [. o: | 7岁以下婴幼儿意外伤害
" }8 V$ j4 w6 r! M3 ` 1岁左右婴儿比例超三成& E0 E; Q4 f/ y" |! R [5 N* b+ A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走访了包括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省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等10家医院,分别从这10家医院的急诊科、儿科以及烧伤科等科室,通过就诊记录本收集到数据,这组数据表明了婴幼儿意外伤害的情况。
8 Q$ `. I$ F3 i0 a6 f8 @ 据不完全统计,在近一个月时间里,这10家医院共收治7岁以下的婴幼儿意外伤害共511人,其中1岁左右的婴儿的意外伤害占166人,比例为32%。
- z9 D0 K5 }3 N: J 以下是成都商报记者收集到的10家医院的详细数据:
* d g: Y, A4 a" N 分析3 J5 @/ u% Y) | h7 u/ u
威胁婴幼儿生命的5大“杀手”1 {# z( I2 U7 W( w' t# l( G4 U0 ?/ J- p
1岁的孩子开始说话、走路,事事好奇。当他开始探索世界时,危险也随之靠近。根据10家医院1到2岁婴幼儿致伤就诊案例,
) T% B* V4 q; Z' h 成都商报记者从中发现,跌损、烧烫、猫狗抓咬、异物卡喉、误服药物成为给孩子带来危险甚至危及生命的5大“杀手”。
" R4 ]) t6 A: [ 如何最大限度避免孩子受到伤害?昨日,成都商报记者采访多个领域专家,并综合整理父母如何应对“危险的1岁”的“安全攻略”。原来,给孩子喂食、放洗澡水……都藏着学问。
; h8 M! s0 F4 j6 ` 杀手1 跌损伤$ X) d- n( K8 r1 A5 s, @; t
受伤原因:+ j$ C* _; V6 z F
刚学会走路下肢力量不够强$ y9 ]5 I6 w4 I; F3 i# [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保健主任傅桂英分析:1岁的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有较强的独立愿望。然而,当他独立行走时,下肢力量还不够坚强,极易跌倒。而在跌倒后,上肢力量也不够强大,尚不足以妥善保护头部等重要部位,最终导致受伤严重。, `! [2 n) }6 p" Q! O J
防范措施:
7 h9 ~, c0 z/ H$ g: T 避免在车多、路况差的地方玩耍
% o3 S) O: |0 m& ~0 q 首先,家长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时刻留意孩子的举动。此外,家长还应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活动环境。这就要求家长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做出提前的预设,事先清除可能出现的“障碍”,避免孩子在车多、路况差等地方玩耍。
+ `/ y% B# ~" d& F" j2 \2 Q 杀手2 烧烫伤
9 t, Q5 i+ w( B 受伤原因:7 n7 K d- L; m9 k1 R" ~
武警四川省消防总队医院烧伤专家魏平介绍:根据多年临床经验,1岁到3岁以下儿童是最容易发生意外烧烫伤的。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刚学会走路,能够到处走动,但步态又不够稳,经常有小孩碰倒暖水瓶或跌坐在热锅里。' r9 V; G. g: p* b4 K8 z2 E- c& U' c
防范措施:) @* _* N, w6 C6 ^3 H1 G; h2 V2 Q
让孩子远离暖水瓶等“危险物品”* o$ l D7 X( s9 @* A# C$ L
1、暖水瓶、热水杯、刚盛好的热汤(热粥)等,千万不要放在孩子容易碰到、摸到的地方。
: i$ Y3 q" j+ b( b7 F, T/ {! U2 Z" T 2、尽量让孩子远离厨房,不要将刚从炉灶上取下来的热汤锅、热粥锅等放在地上,防止小孩不小心跌坐进去。2 z# W2 v9 p" x6 N* b5 c
3、给孩子洗澡时一定要先放冷水后放热水,将水温调好后再把孩子放进去。0 y0 Z! Y" e, B0 q" T
4、使用电热毯取暖时,热后要关掉开关,以防引起失火。
( [' `- o7 K4 s 总之,家长要时刻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让孩子远离可能引起危险的物品。
. s* ]7 {, O# I, c- m3 W 如果已出现烧烫伤,正确的处理方式至关重要。魏平说,生活中的烫伤以二度为主,早期处理得当可能是浅二度,不易留疤,但处理不当可能变成深二度,留下永久的疤痕,甚至影响功能。出现烫伤,应立即用冷水冲洗10到15分钟,避免热度进一步损伤皮肤组织,也能够减轻疼痛。" ]& B. ?5 A, z3 w9 t
如果烫伤部位在衣服里,要及时脱掉衣服,若衣服不好脱,就用剪刀剪开衣服、裤子再脱(不要硬扯,避免损伤皮肤),敞开散热。然后,用家中干净的棉布(床单、毛巾)等包裹起来,就近就医。不过,若烧伤面积特别大,应急处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8 j0 Y) Z9 O) }4 | `) I 他特别提醒,请家长不要自行涂抹一些东西,如食盐、酱油等,这都是错误的。6 e0 R5 e. t2 y/ J5 h
杀手3 猫狗咬伤
D- n4 X& ^5 A8 r% P& { 受伤原因:
" }# u9 i0 O9 j M/ S5 S8 k 和宠物玩耍和接触时被咬伤# V: Q9 C; n: i
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外科医生介绍,对于1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宠物抓咬伤也比较多,占到总数的20%。医生分析,现在很多家里都养有猫狗等宠物,1岁多的孩子经常和宠物玩耍,很容易被宠物抓伤、咬伤。成都市儿童专科医院外科主任蒋爱民介绍,目前小区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孩子出外活动时被猫、狗抓伤、咬伤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 P) x* a% i' u' p3 @+ w 防范措施:# ]: r* K9 ~6 a, o- m, n0 {1 G$ T
咬伤后马上清洗伤口及时就医: q3 V' k; n# c1 p- z- W9 ~
对于猫狗等宠物抓咬伤,蒋爱民介绍,一旦孩子被宠物咬伤,家长要马上清洗伤口,具体步骤是:挤出伤口里的血,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处,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由于猫狗咬的伤口往往外口小、里面深,在冲洗时尽量把伤口扩大,并用力挤压伤口周围软组织,而且冲洗的水量要大,水流要急。此外,伤口不要进行包扎。伤口反复冲洗后,家长要带着孩子去医院,及时注射狂犬疫苗。
5 {! y2 V/ M- L# l( e! _3 V+ Y 此外,如果自家养有宠物,最好不要让孩子和宠物太亲近,如果孩子身上原有的伤口没有愈合,被狗舔了之后也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7 p ~' B4 n- e+ Q# y* ~/ r
杀手4 异物卡喉, K* V2 q& u Q; V$ A; w
受伤原因:
* s6 J" Y* I, S' W8 g& [ 咀嚼功能不强 声道喉道的保护功能差
$ i9 {1 t" _5 B& t 成都市妇儿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梁军分析:0~2岁的孩子,容易发生异物卡喉,危险系数也最高。因为这个年龄段娃娃牙齿并没有长齐,而且咀嚼功能不全,声道和喉道的保护功能也很差。而且,一旦发生异物卡喉等情况,宝宝的器官非常嫩和薄弱,手术难度系数很大,容易在手术中造成小儿心肺功能衰竭。
v" ^: i" Y( s( @! x2 G 防范措施:
) j/ D/ |2 Z8 z* ^, i 不要让孩子拿到易吞食的异物
6 S- T: s* E1 Y2 {5 P& @, J" V 异物卡喉后勿用喝醋等土方法- q* A! x5 w" {5 b/ l' P
梁军提醒,一是家长要保证宝宝处于安全的环境,容易吞食的异物不要放在宝宝能够拿到的位置;二是家长喂食宝宝食物时,既要减低食物卡喉的危险性,也要避免宝宝在进食时啼哭;三是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培养安全意识。
, J$ R3 g5 d$ r6 F) v7 b 一旦宝宝发生异物卡喉的情况,梁军建议家长尽快送医,不要采用喝醋等土方法试图将异物掏出,以免耽误最佳抢救时间。
9 [7 v! U0 x* n% W5 }& j3 f8 k( @9 k 杀手5 误服药物
w7 V T( e8 M# O 受伤原因:9 v; W- d, T$ I+ q& i, A) P+ d
认知能力有限 爱把东西往嘴里放
, s- O3 e p7 H2 T; b+ q 成都军区总医院儿科医生称,2岁以下的孩子认知能力有限,好奇心强,喜欢把摸到手的东西往嘴里放。
- Z8 I- D+ v) Y# g; j 防范措施:
; w" e7 L7 Z0 T# t, Q/ v4 B 药物要放在高处或锁在抽屉
u% N1 S1 y1 E, j 孩子误服后要赶快送医院
( x/ w. l. s/ K' K/ S2 l5 i 家长应把药物等危险物品放置到高处或带锁的抽屉内,尤其切忌不要在孩子可以触及到的地方放“鼠药”等,以免孩子误服,造成安全隐患。有些家长发现小孩误服药物之后,往往容易惊慌失措,只顾着责骂孩子,把孩子吓到更加无法说清事实,延误救治。此时,家长应及时观察到孩子的异常反映,并带到正规医院进行救治。 成都商报记者 蓝岚 杨艺 王梅 梁凡 张漫 |
|